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暴利:售价百元进口灌装酒成本不足10元

2015-01-16 10:15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最近,根据2013年-2014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不合格进口葡萄酒名单,统计发现共有来自19个国家、174批次的进口葡萄酒被检不合格。近两年,进口葡萄酒以其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散装酒在国内灌装,由于缺乏监管力度、价格体系不透明,成本不到10元的葡萄酒,经过国内分装灌酒后,可以卖到上百甚至几百元,从而为某些国内不法酒商提供了暴利空间。

进口灌装酒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进口葡萄酒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原瓶进口,一种是将原酒进口到国内灌装。原瓶进口,是指在国外酿造并灌装后进口的葡萄酒。原酒进口国内灌装,则是指进口不同区域的葡萄原浆,在国内勾兑后进行分装或灌装的酒。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有进口葡萄酒商代理法国波尔多产区的某款高档葡萄酒,在将其进行国内市场销售的过程中,掺和一部分低端葡萄酒以次充好,并当做高端酒售出。

在许多葡萄酒圈内人看来,这样的情况在国内进口灌装酒市场里并不鲜见,并且已经存在很长时间。此种做法能够长期存活,根本原因是由于进口国外的原酒来到国内灌装,中间的灌装入瓶过程为不法酒商提供了造假机会。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看来,像张裕、长城这样的大型国内葡萄酒企业,在海外拥有一些自己的酒庄,进口自己的原酒到国内进行灌装,这样的情况在所有进口酒灌装市场里比例比较大,也是合法的;其他的少数则是直接进口国外的葡萄原酒灌装销售。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进口葡萄原酒从海外运到国内需要几个月时间,海上的颠簸时间很长,葡萄酒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这就要求酒商的精心呵护,至于保存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酒商们的做法,进口灌装酒的质量自然参差不齐。有酒商甚至会注入超标的二氧化硫来保质,但对人体有害。

售价百元进口灌装酒成本不足10元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当下进口灌装酒利润空间比较大的当属西班牙酒和智利酒。比如0.5欧元/瓶的进口葡萄酒,相当于成本为3-4元人民币,加上1元的装瓶费、瓶子2.5元,再加上其余的零散费用,也还不到10元。至于下一步放到终端市场卖多少,就要看酒商的意愿了,尤其是经过层层分销商和渠道流转之后,上百元乃至几百元都不稀奇,潜藏着极大的暴利空间。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这几年之所以许多进口葡萄酒商异军突起,许多酒商都开始做起了进口葡萄酒生意,根本原因正是在于其中价格体系不清晰、牟取暴利的空间很大。值得一提的是,名庄酒由于价格相对透明,不法酒商们并不会去灌装名庄酒,而是一些名庄下面的副牌或者法国AOC级别的酒庄,消费者很难追根溯源查证。

欧盟国际葡萄酒硕士、南非好望天界庄园中国区业务发展经理姚尚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平常坊间经常提及的灌装酒基本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可以把灌装酒规划在散装酒的定义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进口原装酒与进口散装酒进入国内要交的税差异很大,也就不免吸引许多酒商涉足进口灌装酒的贸易中来。

国内灌装成进口葡萄酒发展诟病

这几年,国内灌装进口葡萄酒市场如火如荼,一方面为更多国内消费者品鉴进口葡萄酒提供了机会,而另一方面,由于可以打擦边球赢得暴利空间,不良酒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灌装进口酒让葡萄酒爱好者们失望。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并不长久,许多消费者在饮用高价低质的葡萄酒后会对这个品牌产生反感,甚至对某个产区印象不佳,影响今后的长远消费。另外,对于灌装酒制造商来说,口碑与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此类行为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对于下游经销商、分销商们来说,假冒伪劣的灌装酒一旦被查处,也必然受到牵连,销售遇阻。

最近这次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不合格进口葡萄酒中,有80批次的法国葡萄酒不合格,部分产品涉嫌造假,其中干浸出物、霉变、重金属超标和未提供所需证书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不少急于获利的酒商为了节省成本、获得最大利润,无论是酒瓶包装还是灌装环境,包括进口过程中的运输环境,都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实际上,这些过程无人监管,不法酒商照样可以贴上进口酒标出售,至于瓶里的酒质则令人堪忧。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应该加大,葡萄酒属于与食品相关的行业,灌装过程的监控直接关乎消费者的健康。

    关键词:葡萄酒 进口灌装酒  来源:北京商报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