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面对质疑和诘难 金徽酒需要的是坦诚和对峙

2017-05-15 08:54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5月12日,对于白酒上市公司金徽酒来说无疑是一个黑色“星期五”。早晨开盘不到半个小时,金徽酒直接跌停。这一切源于某经济类媒体的一篇报道,按照这篇报道,金徽酒涉嫌上市业绩造假。

作为酒类行业主流媒体《华夏酒报》记者,笔者自然特别关注事件的发展动向。其实,无论是困境还是逆境,无论是过去的“黄金十年”还是当下的行业深度调整期,整个白酒行业面对的质疑与不满甚至声讨和诘难似乎一直没有停歇。从之前的“白酒护肝论”到后来的“酒精勾调”还有曾经纷纷扬扬的“塑化剂”风波,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君不见,有些曾经“义正言辞”的媒体已经烟消云散,甚至大佬级媒体人也因此锒铛入狱,那个一手炮制“塑化剂”事件的“大炮专家”董金狮也因敲诈勒索企业而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

所以,尽管这次来自西北边陲的名酒企业金徽酒看起来是“摊上事”了,但笔者相信,只要坦诚应对,做好企业的本职工作,一切的质疑和诘难也都会烟消云散。

对于该经济类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与否,笔者不敢妄加评判,事实真相自有证监会来调查。笔者只想站在酒类专业媒体的角度,谈谈对此事的一点看法。

首先看,该经济类媒体关注的点在于金徽酒的销售额。金徽酒2016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12.77 亿元,同增8.02%;2011——2015年,金徽酒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86亿元、9.75亿元、10.93亿元、10.12亿元、11.82亿元,可以说连年增长。

但是该经济类媒体认为,“为金徽酒贡献主要营收的9家历年前五大客户(其实只占金徽酒2016年销售收入的15.62%),其纳税销售收入,不仅与金徽酒公示的数据有明显的出入,部分客户的年检审计营收数据亦与披露数据不符。”

事实上,上述媒体所调研的几家公司客户数据仅仅是来自于“纳税证明”——而因为所属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以及零售和团购的销售模式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销售规模。

也就说,这种简单的“由税收倒推销售额”的计算方式并不科学,也有失公允。

众所周知,甘肃虽然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酒风彪悍,每年的白酒饮用量很大。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甘肃省白酒销售额为25.1亿元,白酒消费额更是远在这个数字之上。金徽酒是甘肃白酒市场第一品牌,甘肃又是金徽酒最重要的根据地市场。而据该媒体调查,“金徽酒历年6家前五大客户中有的客户一年销售收入才50万元左右”。如果这样,金徽酒造假的手段是不是也太拙劣了吧!金徽酒多年来采取深度合作共赢、厂商共建市场的形式所打造的“千店网络工程”和“金网工程”岂不都成了“豆腐渣工程”?金徽酒真的连个像样的规模经销商都拿不出手吗?

或许,作为2016年才上市的白酒行业“最年轻”上市公司,在部分销售数据信息的披露层面还不够完善,但也得益于媒体的监督和舆论的质疑才使得企业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现在看,2012年古井贡酒的“勾兑门”事件、酒鬼酒的“塑化剂”事件以及2014年的年份酒事件,都对部分企业和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却也无一例外地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前行。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一句话,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套用在酒行业,针对金徽酒的这场质疑也可以被视作一股推动企业前行的动力,行业和企业的每一次自我修复和改建,均免不了质疑的推动力。作为酒类行业主流媒体的责任则是引导积极健康的白酒消费文化、弘扬酒行业的正能量,同时引导舆论去关心和爱护民族产业也是最能代表中国文明和文化的实体产业。

这次事件也再次教育了白酒企业和广大投资者。对于白酒企业,一方面要重视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和媒体关系的维护,另一方面,当遭遇此类事件之时,更应积极回应,还原事实真相。而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则更应保持理性,辨别真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切让事实说话。

我们坚信:只有不畏质疑、不惧挑战的行业,才是一个有希望的行业;只有敢于直面困境、砥砺前行的企业,才是一个有未来的企业。

    关键词:年报 金徽酒  来源:华夏酒报  尹贵超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