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日前公开表示,历时12年探讨的年份酒行业标准有望在今年发布。根据标准体系,年份酒企业要取得生产准入资格,且每批次生产量应在中酒协备案。准入制度一旦建立,将消除90%以上的年份酒乱象。
由于缺乏标准,年份酒的“年份”长期处于企业自说自话状态,对消费者颇具迷惑性。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年份酒存在夸大年份、模糊标注、标准混杂等行业乱象。一些刚成立几年的小厂却推出了“30年陈酿”,汾酒、古井贡酒等年份酒仅用“20”、“年份原浆”等模糊表述打“年份”擦边球。
业内认为,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标注年份来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但往往是偷换概念、以次充好。年份酒标准的出台对界定“年份”概念、规范企业标注等有一定作用。不过该标准并非强制,行业洗牌效果有限。
乱象1 夸大年份提高身价
“这边5年、10年、20年的年份酒都有,汾酒、古井贡酒、口子窖你要什么牌子?”北京丰台一家酒水销售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年份酒在其店铺较畅销,平均一上午可售出一箱(6瓶),总体收入可观。而消费者普遍认为酒越陈越香,送礼也有面子。
事实上,年份酒起初流行于国外,是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等酒类的等级概念。上世纪90年代,“年份酒”概念引入我国白酒市场,指的是酒从原料生产出来(原酒),经过储存(陈酿)、勾兑成成品的时间,即陈酿时间。如“30年陈酿”,并非整瓶酒存放了30年,而是在基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30年陈酒。
按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说法,存放二三十年及以上的白酒(基酒),用不同年份的酒勾兑后,基酒含量至少超过50%才能标注酒龄。但据山东温和酒业集团总经理肖竹青透露,一些企业建厂没几年就推出10年、30年的年份酒。这些酒厂往往从外厂购买少量年份稍长的原酒做引子,实际上一瓶所谓的“年份酒”里大部分用的是一、两年的新酒,标签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四川泸州陈香酒业成立10年,推出有泸仓“三十年窖藏”。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成立20年,推出的“汉台典藏”系列酒主打“6年基酒+30年份老酒”概念。汉台酒业企业店客服解释称,产品中6年基酒占多数,只添加了少数30年酒,口感上更醇厚。
伴随年份酒“酒龄”的增长,其售价也水涨船高。“汉台典藏”系列酒售价为768元(500m×6瓶),约是汉台酒业非年份酒价格的3-5倍。汾酒集团出产的“青花30”年份酒售价为每瓶400余元,高出“青花20”百余元。郎酒“红花郎10年”官方指导价为458元/瓶,“红花郎15年”则达到698元/瓶,相差240元。
酒水分析师蔡学飞认为,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标注年份来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但往往是偷换概念、以次充好。因为缺乏年份酒标准,企业可以对所标注年份任意解读,只要自圆其说即可,而老百姓也普遍缺乏年份酒的科学概念,极易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