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一棵“芽” 如今正延伸出一片“林”
一年一度的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全国启动仪式将于5月27日在贵州习水举行。
自2006年启动项目以来,“习酒·我的大学”已成长为一个持续时间久、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著名公益品牌。足迹已遍布全国26个省份,累计出资1亿余元,陪伴近2万名学子圆梦大学、逐梦未来。
谈及此公益项目的初心,习酒方面表示,一直以来,习酒以自强不息之志,厚积薄发屡创新绩,以博爱感恩之心,尽己所能回馈社会。
《贵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19-2020)》对此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评价:习酒人敢为天下先,勇担社会责任,除了立足根本兢兢业业做好产品,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还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助学十余年 近2万名学子受益
发轫于赤水河畔,习酒却从未将善意局限于西南。
2006年,“习酒•我的大学”由习酒公司联合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创办。十多年来,“习酒•我的大学”大型公益奖学活动实施规模不断扩大,足迹遍布贵州、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等26个省(市、区)。
受益于“习酒·我的大学”公益项目得以进入大学,2021年受助学子冯家金谈道,在他面临大学学费和家庭负担的两难之际,习酒的这笔资助就是及时雨。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和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把“习酒·我的大学”公益项目带来的温暖力量持续传递下去。
2021年,习酒捐赠1000万元,分别用于贵州籍和外省籍贫困优秀大学新生奖学金,以及助力贵州乡村振兴和贵州希望工程升级版项目。“这是对贵州希望工程转型升级的大力支持,充分展现出习酒公司在公益领域持续深耕、久久为功、共同发展的历史情怀和使命担当。” 共青团贵州省委二级巡视员邓守成在2021“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全国启动仪式上表示。
在重视发展的同时始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展现企业担当,自2006年起连续开展“习酒•我的大学”大型公益奖学活动,习酒已累计出资1亿余元帮助近2万名优秀学子圆梦大学。“习酒将继续践行‘兴我习酒 奉献社会’的精神追求,为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习酒力量。”习酒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地强说道。
深耕公益 不断丰富内涵与深度
随着公益品牌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其援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深。“习酒•我的大学”围绕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不断丰富着公益的内涵与深度。
据了解,2018年,共青团贵州省委、习酒公司创新思路,在激励学子勇敢逐梦的同时,围绕“乡村振兴·青春闪光”主题,探索实施“习酒·我的大学——乡村振兴”项目。项目聘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贵州优秀青年代表作为项目领衔人,组建带领青年团队,在乡村河流生态保护、优秀乡土文化展示传承等领域,助力乡村振兴。
在此基础上,2019年,“习酒·我的大学”又新增“青年成长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通过暑期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与技能,作为“变助为奖”的实际体现。
2020年,习酒捐赠1000万元支持“习酒·我的大学”大型公益奖学项目开展。其中,880万元用于贵州籍和外省籍逐梦学子的奖学金;12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计划贵州项目——包括乡村项目扶持资金50万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奖学金70万元。
“习酒·我的大学”大型公益奖学项目的内涵和深度正在不断扩展。正如业内人士所评价,习酒16年前种下的一棵“芽”,如今正延伸出一片“林”。习酒通过联合社会机构、爱心团队,开展“公益创业大赛”等主题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专业创造、创业扶持等公益延伸活动平台,成为贵州一张亮丽的公益名片。
践行社会责任 习酒兼济天下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勇担责任和奉献社会,正是君子风范的最好体现。在君品文化引领下,习酒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习酒团结和引领各利益相关方,横向协调、纵向承接、自上而下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把社会责任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近年来,习酒积极投身抗震救灾、脱贫攻坚、捐资助学、扶贫济弱、赤水河生态保护等:捐资2000万元助力贵州、湖北两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1000万元用于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等。因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习酒荣获“全国优秀社会责任企业”“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突出贡献者”“贵州省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等荣誉。
长期以来,在如何对待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不同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事实证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保证企业自身发展可以合二为一。习酒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样板典范。”《贵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将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习酒通过积极履责,打造企业文化,达到加强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良好形象、反推企业快速成长的良性循环。“鉴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习酒公司为什么会多次赢得‘履行社会责任杰出企业’称号的原因,同时也有理由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充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