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完618、过了端午、庆贺父亲节……在品牌商、零售商、电商都想尽办法造节日、拼消费的时代,白酒却似乎并没有在节日消费中抬起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白酒,一边仍然书写着高龄化消费的主流趋势,一边正被家庭消费疏离,如何吸引年轻消费者,更成为能否走出谷底续写传奇的关键一步棋。
家庭消费疏离白酒
过完端午过父亲节,团圆、聚会你有沾上白酒的边儿吗?作为一个85后的消费者,吴小姐表示:然而并没有。“朋友聚会肯定不会喝白酒,而这两年家庭聚会里也越来越多的喝洋酒、红酒。今年端午更是没有了白酒的影子。”尽管吴小姐并不解其中原委,但作为不喜欢白酒的她,却很喜欢家庭聚会上的这一变化。
事实上,吴小姐家庭消费的变化并不是个案,最新发布的凯度消费者指数通过对中国城市家庭购买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每百户居民中,便有4户居民没有再购买过白酒。
经过了三年调整的中国白酒行业,在今年第一季度触底反弹、整个行业眉头开始舒展的时候,却似乎正在被消费者用数据渐渐疏离。
高龄化消费占主流
在酒类的大众消费中,白酒显然并非主力。而作为大众型的快消饮品,健康的消费结构即25~44岁的消费者占主流,45岁之后,随着年龄的上升,消费逐渐下降。然而,白酒却恰恰相反。一项针对各类酒品的重度消费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每天至少喝1次白酒的重度消费者中,高龄化消费者占据了主流。而对比啤酒、葡萄酒、洋酒的重度消费者均以45岁以下的消费群体为主。
数据同时显示,在白酒的重度消费者中,消费力处于较低水平的人群占到44%,经济水平较高的消费人群占比,则远低于其他几个品类。另一组尼尔森数据似乎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白酒消费的动力问题:在被认为是回暖期的2014年,白酒销量同比增长了5.5%,但销售额却同比下滑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