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买法国葡萄酒,有时候酒瓶帽上会有一个圆形的标签,标签上画着女性头像,而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的。这个标签引起了很多争议和误会,甚至于有些消费者会以此来判断葡萄酒的真伪。
其实,这个或蓝或绿的圆形标签还真和葡萄酒真伪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它是法国国内市场流通的完税标志,官方名称叫做CRD。贴上这个标志,就表示酒庄和酒商已经缴纳了相关的税赋(增值税和消费税),而出口的葡萄酒其实是不需要付这些税的,因此也不需要加贴完税标志的。可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们仍然能经常看到呢?
其实这是典型的“内销”转“出口”:酒庄预留给出口市场的数量不够,所以拿了原本应该在法国市场流通的酒来补;又或者是酒庄的酒卖给了一家本地公司,再由中间商转手出口。
作为海关监管葡萄酒贸易的一种手段,完税标识无疑是很重要的。可就在今年6月12日,法国海关总署(DGDDI)决定,这个自1960年便存在的完税标识即将被取缔。酒庄在一年以后,也就是2019年6月1日,即可自行决定贴上完税标志或者不贴。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完税标志将不被强制执行
呼吁取缔完税标识的最大抗争群体便是法国酒商,因为完税标识造成了三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是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做国外市场的酒商必须拥有两条独立的装瓶线,一条针对国内市场,一条针对国外市场,这就增加了额外的费用和不必要的成本。取消了完税标识,所有的葡萄酒都能在同一条装瓶线上装瓶,用中性无标识瓶帽包装。
二是内销转出口造成了复杂的行政问题。酒商虽然能够根据前几年的销售情况来推测今年出口的葡萄酒数量,进而预留出一定的葡萄酒,可是这种预测完全做不精准。比如说,可能去年刚开始做中国市场,只需要预留1个托盘的酒就可以了。但是产品卖得特别好,国内进口商下急单要求追加一个柜的量。这种情况下,如果酒商预留给出口的酒已经全部销售完毕,只剩下贴了完税标识的酒,麻烦就大了!海关总署间接税办公室主任Régis Cornu先生指出:内销转出口的酒需要经过海关的调查和特许,这个时间有点长,有时候装好的货会被海关滞留几天的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三是法律遗留原因:法国一般税法中其实规定,法国葡萄酒的国内销售,既可以使用CRD完税标识,也可以选择使用简化文件(DSA)。所以1960年出台的法令强制要求使用CRD完税标识其实是有悖国家税法的。
没有完税标志=假酒横行?
如果说酒商们对海关这一政策都鼓掌叫好的话,那么酒农那边无疑毁誉参半。尤其是爱操心的博艮第酒农,他们通过工会发表了一篇忧心忡忡的媒体通稿,声称:如果完税标识不再被强制性执行的话,那么未来就会削弱海关对葡萄酒流通体系的控制,从而使得造假变得更加容易,假酒的流通更加方便。
其实,就算大部分酒商都选择不再贴完税标志,生产的葡萄酒仍然会被海关监控,因为流通的葡萄酒需要提供简化文件(DSA)。
防伪标识替代完税标识
素来作为先锋的波尔多酒庄已经在思考有效的防伪办法。圣爱美浓产区协会的主席让-弗朗索瓦 伽罗(Jean-François Galhaud)先生说,“我们在考虑用防伪标识来取代完税标识”。这种数字代码的防伪标识早在国外市场流行起来了,消费者们可以通过这个防伪标识清晰的知道葡萄酒从生产到出口的所有路径。可是这样一套设备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古老的CRD完税标识,也只有少数精品产区或者说少数酒农才能配备。
没有完税标识会对法国国内消费者选酒造成困难
熟悉完税标识的朋友们都知道,标志的中央部分是法国自由女神”玛丽安”头像,而外圈则一般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三个字母分别是:R(Récoltant),表示“种植、酿造、装瓶”全在自家酒庄里自己完成,即“独立小酒庄酒”;E(éleveur),则表示“收别人的葡萄、自酿、自装瓶”,即“酿酒者”;N(Négociant),表示“酒商或批发商”。
酒农们认为,酒瓶上如果没有了完税标识,法国普通消费者们将无法方便的选择酒农葡萄酒。所以,法国管理组织委员会(ODG)甚至于逆流而行,呼吁酒农继续使用完税标识,鼓吹消费者们继续购买拥有”玛丽安”头像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