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豫酒振兴不易 曾经龙头如今却难扶上墙?

2019-09-26 08:55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行业调整期曾率先发力,在政策与实施上屡占先机,轰轰烈烈的河南“豫酒振兴”工程,近期意外受挫。曾经在“黄金十年”借助资本加持,高歌猛进,一度位列省内前列的龙头企业宋河、张弓,如今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资本方成为企业振兴路上最大的磕绊之一。

2017年,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酒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系统布局,全面支持“豫酒振兴”,从市场、企业、品牌三方面制定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市场端,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豫酒在省内市场份额再提高20%以上,超60%;吨酒价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再提高2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企业端,到2020年,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3~5家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优势企业;扶持1~2家白酒企业上市;品牌端,着力培育1~2个在全国有市场影响力的豫酒领军品牌,打造豫酒核心品牌和超级单品。重点扩大中档产品市场份额,加快开发一批100~300元/瓶的中档白酒,积极开发高端白酒,形成豫酒品种群,同时,河南省政府还成立豫酒振兴发展领导小组,为落实豫酒复兴保驾护航。并大力提倡“豫商卖豫酒,豫人喝豫酒”,鼓励渠道商和豫酒“联姻”,推动零售企业设立“豫酒专区”、重点推广豫酒,两年来取得显著成果。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有龙头企业却在这一轮发展中意外掉队,至今没有起色。

曾经“豫酒榜样”,宋河资方爆雷

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负面消费的增多,曾经的“豫酒榜样”宋酒酒业,因与辅仁药业的共同投资人关系,受到投资人的质疑。而对品牌与酒厂的质疑也从虚拟的业外股市传递到了线下的业内实体。

随着“神奇股”辅仁药业爆雷——近17亿元的巨款“凭空消失”(货币资金仅剩1.27亿元,拿不出6000万元的分红款)。投资者们将矛头指向了辅仁药业实控人朱文臣。这位被认为拥有120亿元身价的河南首富,同时还是豫酒“五朵金花”之一的宋河酒业的拥有者。

最新媒体披露显示,辅仁集团接手后,宋河酒业效益持续下滑,目前已累计拖欠员工半年工资和5年半的社保。截至今年8月4日,宋河酒业动产被抵押29次用于融资,近5年里抵押借款总额约达16亿元,抵押物包括公司的各类原浆散酒,以及制酒设备、储酒罐等固定资产。

2002年辅仁药业取得了河南鹿邑当地颇为知名的国有企业宋河酒厂的经营权,成立宋河酒业,对宋河酒厂实行租赁制经营,后又对宋河酒厂进行了重组。2002年宋河酒业市场销售额为1.27亿元,2003年至2006年,宋河酒业市场销售额近一步达到了3.2亿元、4.3亿元、5.8亿元和6.8亿元,一度位列豫酒前三。

2013年酒行业调整,宋河酒业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以后却没能随行业复苏,逐渐走上正轨,而是滑向下坡路,直至今年7月30日,因宋河酒业欠款2865万元未归还,朱文臣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这家当年引入业外资本,广受行业瞩目的明星酒企业,终显露出资本压力下,反常规的畸形疲态。资本给企业与品牌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对于曾经鼎盛的豫酒先锋宋河,失去的5年,到底错过了什么?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最为清楚。

一朝引燃纠纷,两“张弓”南辕北辙

这边厢宋河硝烟不绝,那边曾经的豫酒“头牌”张弓也因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积蓄闹起了“兄弟之争”。“历史形成的包袱,时不时会对豫酒企业产生影响”一位长期观察河南白酒企业的专业人士告诉《中国酒业》记者。早在2002年老张弓酒厂宣布倒闭。2003年张弓酒业接受租赁经营,入驻张弓酒厂新厂区(北厂),以张弓品牌生产张弓酒。2012年,张弓老酒也以租赁经营方式,入驻张弓酒厂老厂(南厂),以皇封、老南厂等品牌从事酒类生产销售。由此形成了南北张弓同用张弓酒厂品牌资源的态势,而对于外界与消费者来说,同为“张弓酒厂”并未感受到事实的不同。

据媒体报道,在河南全省白酒转型过程中,张弓的重组改制一直备受关注。此前,商丘市领导在宁陵时调研时曾表示,张弓老酒酒业、张弓酒业改制要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决策、同一目标的原则,完善改制方案,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018年3月,宁陵县召开了河南省张弓酒厂资产清点工作会议,宣布了河南省张弓酒厂资产清点工作方案,要求资产清点工作要在当年3月20日前完成,并明确提出张弓在改制重组的过程中要注重张弓品牌、企业文化的搜集、传承和保护。

2018年8月20日,在张弓酒业未参与的情况下,经拍卖程序,张弓老酒以4.15亿元竞得标的,成为张弓酒厂的品牌、厂房、建筑物等净资产的所有人。然而多家媒体透露,截至今年3月,张弓老酒的拍卖资金仍未足额到位,张弓老酒也未能顺利拿到“张弓”商标;与此同时,媒体注意到涉事的另一方——张弓酒业却未参加竞拍,更对拍卖结果毫不认可,始终坚持品牌租赁期未到协议规定的2023年,对改制态度消极。而这也导致张弓酒业随即一度多次无缘省内“豫酒振兴”宣传表彰活动;此番改制矛盾的表面化,更使张弓酒业经销商信心动摇,厂方一度传出“关门”、业绩大幅下滑等负面消息。

历史纷争之下,豫酒真的无解吗?

河南一直是白酒行业公认的“重镇”。自古以来,这块宝地就以历史、人文著称,孕育了不少名酒品牌。好(hào)酒之地,自然更是酒类消费大省。“要走向全国,先拿下河南市场”成为不少酒企业的成功宝典。这块酒业“风水宝地”既有上游生产资源,同时也有着广大的消费市场,受到各方的青睐。然而守着“金饭碗”,豫酒企业长期以来,却屡屡因品牌归属、改制纠纷等“历史问题”,显示出企业的格局、视野与胸襟。同时,诺大的豫酒军团至今尚无一家直接上市A股的酒企业,显示出其在资本运作处于短板。《中国酒业》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宋河、张弓两家企业外,杜康、宝丰等豫酒规模企业,也都长期被当年的品牌租借、改制遗留问题所诟病和拖累,问题的长期不决,也令涉事企业管理者,有如头悬利刃与炸弹,往往在上任伊始就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拆弹”之上。

不可否认,经历过行业改革早期的“野蛮生长”,全国不少酒企业都曾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历史文化雷同、工艺技术同脉、品牌商标共用、租借等各种今天看来不可想象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商业环境下显得格外刺眼,在行业黄金期尚能被市场的红火所遮盖,但在产业升级关乎你我生存的今天,尤其让人难以视而不见。

豫酒振兴,重在卸去包袱,实现腾飞。放眼全国,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与法律意识的规范与提升,不少地方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充分运用智慧,尽可能的用“时间”这副良药,用“共赢”这支润滑剂,化解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风险。这应该成为豫酒振兴蓝图绘制者的重要共识。

远有四川省内白酒企业的“抱团栽花”、黔酒的“茅台省内帮扶”;中有涉及川黔两省的“中国白酒金三角”;近有这两年茅台带动下与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的“一笑泯恩仇”高峰互动,黄淮海、中南五省、京津冀一体化等区域酒企纷纷打破各自长期以来竞争形成的隔阂与藩篱,形成和谐共生,值得豫酒学习。

与此同时,在高度金融化与市场化的今天,除了把精力放在外在的产品研发、生产、品牌、价格、销售等重点领域,白酒企业管理与经营者,也需要通过不断优化的改制,提升自己的治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决策者力求熟悉资本运作与金融市场,按照规范化的手段解决酒企业的资金来源与长远发展问题,为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善用资本,心中有酒,应是豫酒酿造者的成败标尺之一。

    关键词:豫酒 张弓酒业 转型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李澎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