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这是中国酒商一年最幸福的日子。适逢“中秋”、“国庆”两大佳节,宴请、聚会、访友、婚宴、家人团聚……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可以聚在这两个月,酒商们出货量大增、价格上涨、利润提升、客情拉近,从各个维度、各项指标来看,几乎都处上升趋势,这是行业对“金九银十”的一个基本判断。
那么,在这中国酒业最旺的两个月内,在一线市场打拼,与终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沟通的酒商们到底在做些什么?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在中国酒类流通领域,一些微小的细节便可以反映出市场真实的状况。
因此,在今年最火的中秋、国庆旺季来临之际,酒业家团队分别选取了数十名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的酒商进行了抽样调研,他们涵盖名酒经销商、地产酒经销商、名酒总经销商运营商、分销商、终端店等群体,带来了一线酒商的旺季市场观察。
华东陈均:缺货、缺货、缺货,产品总是不够卖,发愁
“缺货、缺货、缺货,货总是不够卖,这段时间距离中秋、国庆还有一点时间,本可以再出一批货,增加一些销售和利润,但没货卖是个烦心事。”浙江德道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均是茅台酒的经销商,他的公司还是长城葡萄酒金色沙地的全国总运营商,年销售额在2亿元左右。
他告诉酒业家记者,进入2017年后,茅台酒的销量很旺盛,一直处于缺货状态,到货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被分销商抢完了,他至今还欠着部分客户的货。而他的长城葡萄酒金色沙地葡萄酒8月以来也有着不错的销售势头,近期也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饥饿感很强,生产和物流跟不上,我现在每天最重要的事不是卖货,而是协调,没有办法。”
与浙江陈总同样犯愁的还有安徽的王总,他是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在安徽市场的经销商,记者前几日到合肥出差时前去拜访了他,中午与几名熟识的酒商聚餐时,有酒商调侃他时指出:“这个时候只有王总最清闲,他这个年龄就把生意做到这份上,我们很是佩服。”
正如这名酒商所说的那样,王总也是个产品不愁卖的老板,他所代理的五粮液一直处于断货状态。中秋未到,他的公司已经连续提交了3次计划外的补货申请,2000多万元的补货款均是按五粮液819元/瓶的计划外价格执行,但依然是货未进仓便被客户瓜分完毕。因此,他才被称之为合肥中秋旺季“最闲酒老板”。
而六安的潘总、常州的王总、德州的杨总此时都在为缺货的事奔走,调货补缺成为这些名酒经销商当前的头等大事。
北京焦玉博:平均增量15%以上,累并快乐着!
“累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员工在近期的切身感受。我简单统计了一下,进入9月以后,我们公司名酒销量整体平均上升了15%以上,地产酒也有10%以上的增长。从订单和分销客户的情况来看,9月、10月这两个月总体销量预计在4000多万,整体同比上涨在15%以上,占公司年销售额的10%左右。”北京玉帛酒业集团董事长焦玉博在调研中向酒业家记者讲述了他们公司在旺季来临时的运营情况及部分数据。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酒类行业确实已经回暖,虽然不是全行业的全面回暖,但是以名酒为代表的大中型品牌逐渐找回了市场。“与前几年的旺季不旺相比,今年我们幸福多了,批发价和零售价都有一定的提升,提升幅度为15%左右,这说明今年的毛利还将持续上涨。”焦总表示。
从数据角度分析,焦总的玉帛酒业集团对于这个旺季的依赖性远没有其他酒商强,这与他的经验方式和经营能力有关。从焦总提供的9、10两个月的销售4000多万、只占他公司年销售额的10%来计算,玉帛酒业集团的年整体销售约4个多亿,且分布较为均匀。而酒类流通领域的商贸公司对旺季的依赖性非常强,据酒业家记者近几年的旺季调研数据来看,超7成的商贸企业在中秋、国庆旺季的销量都占全年销售的35%以上,甚至有的高达45%—55%,这说明像焦总这样的酒商在酒商群体重的占比是比较低的,中国酒类流通领域的酒商大多数都患有“旺季依赖症”。
“中秋临近,这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候,全公司员工都指望着这两个月吃饭,只有这段时间的销量和利润上来了,剩下的时间才能过好日子。”相对于北京焦总较为平衡的业绩分布,沧州的赵总在这个中秋就坐不住了,他代理的是当地的地产酒,虽然销售形势总体不错,但淡旺季的业绩分布太过明显。
赵总反映,今年前8个月,除端午节出现了一波出货小高峰外,今年整个上半年的市场都显得较为平淡。因此9、10两个月对他而言显得格外重要。这个月他基本上都耗在市场上,整天拉货、送货、送发票、送慰问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个月屁股就没沾下办公室的凳子”,而他的业务员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的业务员一个中秋就卖掉了他全年一半的货”,这正印证了酒水行业那句“淡季做市场,旺季做销量”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