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野蛮生长 赤水河生态压力倍增

2021-07-14 08:05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全长436.5公里的赤水河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千米,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13个县市,有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的美誉。从2019年开始,在茅台品牌的引领下,酱香酒的热度持续高涨,飞天茅台更是一瓶难求,赤水河两岸习酒、国台、郎酒、钓鱼台等品牌和众多酱香第三阵营品牌异军突起,扩建、增产、增量、建立新园区、新车间成为酱香酒的新常态。

7月11日,《华夏酒报》记者在赤水河流域酱酒核心产区茅台镇沿河两岸看到,众多厂家正在加紧施工,或扩建,或改造,或增建包装车间,一派繁忙的劳动场面。

茅台镇一家酒企负责人讲到,仁怀市“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培育白酒上市公司5家,到2025年,酱香酒产量力争达到50万千升,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同行的行业专家认为,在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疯狂增长的背后,当地生态压力将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酱香酒未来发展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生态将是一道“必考题”。

野蛮生长,赤水河流域“全面开花”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早有警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赤水河沿岸的生态容量总有一个“天花板”,尽管酱酒板块持续升温,酱酒企业在规划与布局时,仍要充分考虑这片区域的环境与自然压力。

高卫东的警示固然重要,但相对于暴涨的酱香酒和酱香酒产区来说,声音似乎小了许多。面对当前大好的酱酒发展局面,谁也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肥肉”。

在发展的道路上,大哥茅台当仁不让。去年,茅台公司新增茅台酒基酒设计产能4032吨,新增系列酒基酒产能4015吨。今年6月30日,3万吨的茅台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全面完成,至此形成5.6万吨的茅台酱香系列酒产能。

紧跟大哥的步伐,环球佳酿集团联手融创中国在茅台镇核心产区投资100亿,四年规划打造3万吨的酱酒基地,规划年产万吨的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年内完工。

赤水河左岸,四川茅溪镇,泸州市政府去年宣布将投资200亿打造古蔺县茅溪镇酱酒园区。郎酒的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已经启建,8年全面投产后,郎酒将新增制曲产能6万吨,总产能将提升到5万吨。

习水产区产能规模达到10万吨,总产值超过133亿元,“十四五”末将推进产能至25万千升,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白酒销售收入300亿、税收100亿。

“十四五”期间,仁怀市计划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培育白酒上市公司5家,到2025年,酱香酒产量力争达到50万千升,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

2020年,毕节市规模以上的白酒产量为14449.74千升,同比增长48.5%,是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品类,白酒产业正成为毕节市继煤电以后的第三大支柱性产业。金沙产区,仅金沙酒业“十四五”战略规划就可以看到,金沙酒业正在实施“产储翻番”的计划,即先后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建成投产5000吨、5000吨和20000吨新产能。届时将具备50000吨的成品酒生产能力和150000吨以上的老酒储存。

金沙古酒更是加快发展,近日在金沙县白酒工业园区举行的万吨智慧酒城项目,建成包含制酒车间、厂房、窖池、办公楼等在内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为金沙古酒新增1.3~1.5万吨大曲酱香基酒产能。

云南镇雄是赤水河源点,今年5月,云南省投资促进局领头的政府部门、白酒专家和企业组成的团队考察了赤水河源头,拟在此打造首个云南省政府牵头的高原酱香型白酒产业园区。

如果云南省政府牵头的高原酱香型白酒产业园区在镇雄建立,从赤水河上游到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还进一步增加,茅台镇酒企的密度将会向古蔺、习水、赤水、金沙等产区转移,届时,整个赤水河会形成数个“茅台镇”,有证和无证的酿酒企业数据会翻上几番,无形中加大了环境生态的压力,对赤水河来说,这将是一场新的考验。

包材产业发展,使治污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酱酒企业快速奔跑的同时,赤水河酱香白酒的上下游产业也在疯长。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贵州省将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以赤水河流域仁怀、习水、金沙等地为核心,以原料种植及仓储、白酒收储、包装印务、酒类销售、现代物流、酒旅融合为支撑的白酒产业生态圈,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

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贵州省大力重视工业园区发展的大背景下,辅以优厚的招商引资政策,遵义涌现出一批白酒包材产业园这样的“明星园区”。“十四五”期间,遵义市将抢抓白酒包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机遇,以抓产业园区优化布局、抓龙头骨干企业打造、抓产品供给结构调整、抓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抓人才队伍建设、抓政策服务保障“六抓”举措,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争取到2025年实现包材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按照资源、区位优势以及园区工业基础,重点打造新蒲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园、遵义市包装印刷文化产业园、仁怀坛厂配套服务园、习水白酒包材配套园等包材产业带。截至2020年底,遵义市白酒包装配套率从2019年的约30%提升到52.8%;全市引进包装企业128家,初步形成从新蒲、播州到仁怀、习水的包装产业带。

如今在贵州,茅台集团有10家供应商已完成投资签约和厂房租赁,其中4家落户习水;国台引导裕同、上诚、兴茂、力迦等10余家包装企业在贵州设厂发展;金沙酒业的4家包装供应企业已落户建厂。去年,规模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的仁怀国际商贸中心酒包材市场建成投用,目前已入驻300多家商家,有本土的白酒包材商,也有四川、浙江等地的酒包材品牌商家。

习水白酒包材配套产业园由温水娄底、二郎庆丰两个基地组成。温水园区规划面积720亩,建成标准厂房15栋,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二郎园区规划面积230亩,由企业筹资自建,预计2021年8月建成投产。如今,习水白酒包材配套产业园入驻白酒包材企业17家,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年生产包装纸盒3.8亿个、酒瓶2.4亿个、瓶盖5800万个、纸箱6700万个、手提袋2000万个,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可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

酱香型白酒上下游产业在贵州白酒产区的布局,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便捷度,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节省了生产周期。但在行业人士看来,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便捷的同时,也加大了治污难度。

三省联动,“决定 + 条例”共同保护治理

早在2010年以前,赤水河沿岸毁林开荒、无序取水、污水直排、垃圾矿渣占用河床、超规划无序网箱养鱼等现象十分突出,流域水质持续恶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河流一度处于生态灾难的边缘。

10多年来,昭通市流域内17座水电站及拦河坝全部拆除完毕,搬迁安置沿岸群众2.73万人,退耕还林30.6万亩,调整产业结构建成竹基地39.7万亩;毕节市完成4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环境综合治理,在赤水河流域退回或暂缓审批、否决选址不合理的纸厂、酒厂等项目30多个;遵义市在赤水河流域建设运行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设置8个监测断面,实施“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计划,建成污水处理厂73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8座,实现流域内乡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全覆盖;泸州市关停小造纸厂及酿酒作坊150余家、煤矿18家、非煤矿山7家,关闭小水电站11个,拆除取缔非法码头28座,治理恢复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面积27.6平方公里,治理岩溶区面积619.6平方公里。

如今,经过10多年的治理,2019年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为100%,赤水河干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确保一江清水流入长江。

在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同时,酒企更是积极参与。

2018年6月25日,由茅台集团发起,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以及四川郎酒、贵州习酒、贵州国台、贵州钓鱼台等四家酒企共同参与的大型公益活动——“走进源头、感恩镇雄”在赤水河源头第一村,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长槽村民组拉开帷幕。这场赤水河源头寻根之旅中,茅台、郎酒、习酒、国台、钓鱼台四家大型酱酒头部企业共计捐款2400万现金用以保护赤水河源头。

今年3月8日~12日,遵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仁怀、赤水、习水、汇川分局共16人,组成4个执法组,以市、县跨区域交叉执法的形式,对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汇川区等产酒重点区域的白酒企业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和服务。通过交叉检查推动白酒行业治污水平提升,保障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规范企业运行,促进全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28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7月1日即将施行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进行详细解读,标志着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保护立法实现从“联动”到“共立”。

从赤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的角度,聚焦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产业布局、发展需求、环境准入、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监管执法等不一致带来的难点焦点问题,着力于跨行政区域的协调配合、联防联控,以系统性思维和法治观念完善三省协同保护机制,形成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合力。

在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欧琳看来,近年来,云贵川三省在长江流域率先建立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立法作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开启了三省共同保护赤水河流域工作的新局面。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勇表示,三省在立法工作中以赤水河全流域保护一盘棋的战略思维,推动省际间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共同治理,构建起赤水河流域共抓大保护新格局。

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保护立法实现从 “联动”到“共立”,让赤水河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但面对不断增长的酱酒企业数量和酱酒生产规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繁重,全流域酿酒模式的启动,对赤水河来说,将是一场新的考验。

一边是酱香型白酒企业的野蛮生长,一边是三省共同治理的立法,在发展和共生之间,赤水河生态压力或将倍增。(原标题:野蛮生长,赤水河生态压力倍增)

    关键词:赤水河 酱酒 生态  来源:华夏酒报  陈振翔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