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外资准入 能否补足啤酒业供应短板

2019-07-18 08:04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共同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在此次新修订的目录中,“酿酒葡萄育种、种植、生产”及“啤酒原料育种、种植、生产”等两大酒类相关产业被写入,成为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

在百威、嘉士伯等外资企业已经大举进入国内啤酒生产端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原料供应链也将成为外资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实际上,这条开放目录的背后,是我国啤酒业生产原料不足、过度依赖进口的现实。随着产业政策的开放,或将吸引更多投资,提高国内啤酒原料供给率。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更开放的酒类产业环境

实际上,不止是啤酒与葡萄酒原料的育种、种植,整个酒业的产业环境都将更为开放。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显示,共有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共十三大类型、415项相关产业对外资开放。

其中,“酿酒葡萄育种、种植、生产”及“啤酒原料育种、种植、生产”即位于“农、林、牧、渔业”类鼓励外商投资目录中。

在第三大类“制造业”目录中,其下第三小类“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中,规定“果蔬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的开发、生产”也属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类型。

这意味着,酒类产业从原料端到生产端,在很大范围上都鼓励外资进入,中国的酒业市场,开始形成一个更为开放化的产业环境。

此前,外资已经在生产端开始进入主流行列,百威英博、嘉士伯等外资巨头,与青岛、燕京等民族品牌并列。

调查显示,2017 年排在前五的啤酒企业依次为:华润啤酒约27%、青岛啤酒超18%、百威英博约17%、燕京啤酒约9.5%、嘉士伯超5%。

百威英博无疑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霸主级企业之一,从2012年到2016年,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11.6%增长至16.2%,增幅达4.6%。它在中国的扩张始于多年前,2004年百威母公司安海斯-布希收购哈尔滨啤酒后,就确定了要把其打造成全国性品牌的目标。2016年,哈尔滨啤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6.4%,崂山啤酒的市场份额只有3.0%。

此后,百威英博相继收购了多家国内啤酒企业,拥有了完整的产品线。目前其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产品结构是:低端产品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中端产品百威啤酒,以及科罗娜、福佳等进口高端啤酒。

嘉士伯同样通过多年努力,跻身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佼佼者。

随着上游原料育种、种植方面的开放,未来预计将有外资涉足于此,形成在原料端、生产端并行的局面,更大激发中国啤酒市场和产业链整体活力。

啤酒大麦8成依赖进口

外资的大举进入,或将改变中国啤酒用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

有统计显示,我国啤酒酿造大麦严重依赖进口。2018年一项统计表明,全国酿造啤酒用麦85%左右依赖进口,其中,进口大麦来源以澳大利亚为主,少量来自加拿大,法国。

啤酒的主要酿造原料为大麦麦芽、小麦麦芽、大米、淀粉、啤酒花、酵母等,其中,大麦麦芽在原料中占比最高。

华经产业研究院相关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大麦产量为14740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大麦产量最高,分别占据全球14.0%和9.2%的比重,中国大麦产量全球排名为第19位,占比仅1.3%。这说明,我国的大麦产量较少,除去饲料用途外,可用于酿造啤酒的大麦原料并不多。

中国大麦进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其中,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大麦进口来源国,进口比重大多数年份都高于50%,且2011年起一直高于70%。中国大麦进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使我国大麦进口受供应国产量的影响较大,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大幅波动,进口风险较大。

历史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大麦进口数量及金额达到顶峰,此后在进口政策引导下,进口数量骤降至2016年的500万吨,进口金额为11.42亿美元;2018年中国大麦进口数量682万吨,同比下降23%;进口金额16.9亿美元,同比下降6.9%。2019年1~3月,中国大麦进口数量193万吨,同比增长0.6%;进口金额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2.9%。

一方面是大量进口,另一方面是自产量太小,2017年,我国大麦产量为189.7万吨,同比增长43.2%。但是这也仅仅为2018年进口量的27%,证明自给率仍然不足三成。

针对这种情况,决策部门制定了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适时启动贸易救济措施的策略,着力引导国内大麦进口企业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大麦主产国供应商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获得多元化的采购渠道,以减少对澳大利亚、法国和加拿大的过高依赖。

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啤酒原料育种、种植产业,就有着吸引外资、着力发展国内原料供应、降低对外依赖的用意。

提高自给率尚需时日

鼓励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是改善供给结构显然不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对国内相对薄弱的啤酒原料种植产业来说,提高尚需时日。

需求不足造成的啤酒原料价格波动,可能会影响到投资方的决定。

2012年左右,大麦价格进入下行周期,2014年左右,国内啤酒行业进入连续几年的缩量期,对酿酒大麦的需求整体较为疲软。

这种原料价格的波动,曾严重影响到国内大麦种植产业。

我国西部省区一直是重要的啤酒原料重要产区,比如甘肃于上世纪90年代建立起优质啤酒大麦生产基地;新疆、内蒙古等也是新兴啤酒大麦优势产区。

2012年进入大麦价格下行期后,严重影响到了这些地区的相关产业,2013年,甘肃、新疆两省区的60余家麦芽企业开工生产的可能已不足15家,而全国近300家麦芽企业到2018年开工生产的可能不足50家。

2018年啤酒大麦价格有所回升,全年平均进口单价比上年上涨了 17.6%,平均每吨大麦价格240.9美元,年底价293.4美元(到岸价,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即便如此,也依然有部分企业在这种波动中退出—— 2019年6月21日,中粮集团再次挂牌转让其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大麦加工厂。公告信息显示,2018年,中粮麦芽(呼伦贝尔)营业收入1.14亿元,营业亏损1.1亿元,净亏损1.1亿元,负债总计1.08亿元。

中国粮油(HK.606)历年财报显示,中粮集团原本在辽宁、江苏、内蒙古有三家麦芽加工厂,产能分别为36万公吨、30万公吨、8万公吨。

2018年起,主产区干旱导致全球大麦产量减少,原料成本持续走高。国内啤酒消费维持稳定,麦芽市场规模难以扩张,成本上涨压力无法充分释放,产品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中粮麦芽产品销量同比下降6%至63.7万公吨,收入同比下降5.5%至22.44亿港元。

这意味着,在需求无法快速扩张、生产成本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啤酒大麦种植业目前还面临着极大困难,短期内难以依赖外资提高产量与供给率。

    关键词:国产啤酒 进口啤酒  来源:华夏酒报  杨孟涵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