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精酿深似海,从此工啤是路人。
——用这句话来形容以休闲著称的成都精酿啤酒馆的消费市场再合适不过了。
7月的成都,酷暑难耐,每当夜幕降临,各个餐饮聚集地、酒吧一条街,总是坐满前来喝夜啤酒的人。
随着近年来,消费升级加上成都国际化步伐的加剧,热爱夜啤酒的成都人,就啤酒的选择上,甚至出现了不同阶层的歧视链。
今年35岁的肖扬在上海念完了大学后,回到成都进了一家外企,经过多年的打拼,成为区域公司的负责人,每天繁忙的工作之后,约三五个好友吃点小龙虾,喝点夜啤酒,似乎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当然,随着肖扬收入的增加,他的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变化,近几年,肖扬已经不再去大排档喝夜啤,而是选择了在桐梓林的酒吧一条街的精酿啤酒馆,消磨夏日的夜晚。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休闲文化催生精酿啤酒馆
位于成都城南的桐梓林一带,多年来一直保留着“酒吧印记”,沿着横竖交错的几条小街走上一程,几分钟就会邂逅一家酒吧。和周边普通的酒吧不一样,这一带的酒吧大多专门销售本土精酿啤酒,随着夏日的到来,每当华灯初上,这里的精酿啤酒馆,就已经坐满了“肖扬们”。
这里的老板们一边和客人打着招呼,一边用英文和调酒师沟通着工作。
这里最有名的一家叫蜜和麦Honey and Malt,2016年11月开业,短短数月,从仅能容纳7张桌子的小酒吧就一跃成为成都精酿啤酒的招牌之一。肖扬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之所以将聚点选择在这里,因为这里的啤酒口感非常好,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新奇的产品推出,挑战自己的味蕾,加上这里的环境非常别致,消费也可以将不同的圈子进行屏蔽,因此无论是圈子小聚还是商务沟通,都是不错的选择。
《华夏酒报》记者通过相关文献了解到,精酿啤酒只采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风味独特,酒精度普遍高于普通啤酒。目前在国内,精酿主要以进口啤酒为主。爱喝精酿的王科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平时8元一瓶的普通啤酒,一次喝掉一件,才能达到微醺的感觉,精酿啤酒只喝五六杯就有反应了。“这酒虽然价格贵,但你干不了几杯。”
连日来,《华夏酒报》记者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看到,精酿啤酒馆早已成为精致生活的标签之一,其中在成都武侯区的鲨鱼酿啤酒馆有百款精酿啤酒,进口打头阵,自酿精酿啤酒锦上添花、口味独特的啤酒让消费者挑花了眼。
此外,不仅是酒吧集中区域的精酿啤酒馆,《华夏酒报》记者在成都北门沃尔玛卖场的陈列区看到,精酿啤酒选择多样,包装吸睛,引得许多消费者驻足购买。而如今的酒吧、餐饮店,烧烤店等也能看到精酿啤酒的身影。
根据AC尼尔森数据显示,尽管精酿啤酒销量还不到啤酒行业整体销量的1%,但近三年来,精酿市场却以每年40%的速度逆势增长。精酿啤酒与休闲、绿色的餐饮文化高度契合,其低成本、高品质、口感丰富等成为消费看重的有利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成都的进口啤酒馆数量,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两地,有自酿设备的本土精酿啤酒馆和酒厂有10家左右,占了全国的五分之一。与北京、上海主要因老外较多,被潜移默化不同,成都休闲的生活氛围,注定是精酿啤酒发展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土壤。
跟风背后的倒闭潮
一直以来,啤酒行业的同质化发展被长期诟病。对于国产啤酒来说,时尚、潮流个性化的品牌营销、全渠道共同推进已不是新鲜事,但质量赶不上进口啤酒、档次低端等问题都是让消费者诟病的原因。
尽管一直在品质方面作出努力,品牌提升也在陆续展开,但随着啤酒消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差异化、低浓度、高品质啤酒成为消费新趋势。
这也是近年来,精酿啤酒逐渐风靡市场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一、二线城市,精酿啤酒已经成为行业高附加值的加码对象。
然而,《华夏酒报》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随着近年来,以成都市场为例,进口啤酒馆井喷式地冒出来,加上郊县地区开了超过300家,很多半年就倒闭了。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店大多同质化严重,老板自己就是外行,无法教育引导消费者,也无法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麦酒社进口生啤酒馆的合伙人刘一平(化名)饮用进口啤酒很多年了,作为消费者的她也去过几家啤酒馆,但是发现服务员很不专业,不清楚自己店里的啤酒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就更谈不上为客人引荐了。
另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随着成都人口的增加,成都的店铺租金、人员成本和运营成本也不断加码,而且成都啤酒馆需要走大众路线,影响面积比较窄。
《华夏酒报》记者在鲨鱼精酿啤酒馆了解到,刚开业时,客人没体验过这些进口啤酒,老板几款套餐,比如168元5、6款经典啤酒再配些小吃,让客人每样都可以尝试一下。现在他的消费者培育工作已见成效,客人来都知道要点什么酒了,套餐已经少有人问津。
与鲨鱼啤酒馆不同的是,很多新开精酿啤酒馆,加以复制,致使一些进口啤酒馆无法经营下去,单一的酒馆模式难以为继。
精酿啤酒馆“向死而生”
成都仅仅是全国精酿啤酒馆市场情况的一个缩影。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以成都精酿啤酒市场为例,出现倒逼潮并非是产业出现的问题,很大部分都是由于随着产业的日益成熟,经营者的专业性、当地的经营环境等原因造成的,整个精酿啤酒行业其实还是一个非常有市场潜力的领域。
据中国酒业协会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做精酿啤酒的作坊(包括个人)和企业加起来估计有3000-5000家。不过,这些作坊和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小。即使加上国内大型啤酒企业的产量,精酿啤酒的总销售额占比不到整个啤酒销售额的1%,从AC尼尔森的报告显示,虽然一些经营不善的问题会出现倒逼潮,但精酿市场仍以每年40%的速度在逆势增长,未来3-5年,精酿市场的份额有望提升至全部啤酒市场的3%。
《华夏酒报》记者从AC尼尔森报告了解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内啤酒行业的消费升级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和价格提升,啤酒市场消费由增量向增质转变,差异化、低浓度、高品质啤酒成消费趋势,中高端啤酒实现加速增长。以精酿啤酒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成为行业加码对象。北京、上海、成都、武汉、重庆、南京等一线城市,精酿啤酒在市场上表现活跃,同时精酿啤酒也逐渐渗透二三线城市啤酒市场,西藏、宁夏等地也出现本土精酿品牌身影。
据悉,国产精酿啤酒在近几年才真正兴起,仍属小众产业,既未形成成熟产业链,也没有规模化运营。精酿啤酒现在属于中国啤酒消费的顶端产品,随着中产阶级新生代崛起以及商务人群消费需求,精酿啤酒将逐渐发展成规模、产业链成熟的高端啤酒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