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零关税”下葡萄酒市场快速扩容 仍存乱象(2)

2015-07-28 10:44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B 调查篇

进口葡萄酒乱象凸显

在进口葡萄酒市场火热的背后,市场也存在不少乱象,让消费者难辨其真。

乱象1:市场不透明价格虚标

商家随意标价、价格虚高问题是目前葡萄酒市场的一大顽疾。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十分了解进口葡萄酒的价格构成及定价方法,一些商家趁机对所售葡萄酒产品随意加价,从而导致价格混乱。不少消费者反映,超市和酒水专营店里林林总总的葡萄酒,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既有低至几十元,也有价格高达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高档酒。即使同一款葡萄酒在不同地方的售价也不同。

经营葡萄酒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一些经销商把几十元的葡萄酒自己配了一个高档的包装,然后标价上千元卖给顾客。因为顾客无法根据口感和产区判断酒的档次,他们在送礼时往往更看重的是包装,因此商家自行过度包装红酒十分普遍。

此外,一些不法葡萄酒商家通过混淆葡萄酒的级别,将低等级酒包装成高级别酒,如钻石级、大师级、特优级等林林总总的级别概念,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乱象2:国内分装冒充原装进口

目前进口葡萄酒市场主要有三种公司:一种代理进口葡萄酒品牌,即将国外葡萄酒原瓶引进中国市场销售;一种是在国外寻找酒庄合作,在产地生产灌装并贴上自己的品牌,再进口到国内,也号称原装进口;另一种是将国外的散装酒运到国内,在国内生产灌装,甚至是进行勾兑调整口味,也标榜是进口酒。

朱丹蓬告诉记者,国内进口葡萄酒共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口瓶装酒,另一种是灌装酒。每年国内进口红酒的消费量大于红酒进口量,“国内销售的红酒到底有多少是纯进口,有多少是被勾兑过的,没有人能算清楚这笔账。”

此外,一些不法商家甚至还“造假”冒充进口葡萄酒,用酒精、色素、香精等工业原料勾兑出假葡萄酒。由于进口葡萄酒市场不透明,不少勾兑的“假酒”贴上进口葡萄酒酒标后也进入市场。由于这种“勾兑”出来的葡萄酒根本不是葡萄原汁发酵而来,消费者饮用存在健康风险。

乱象3年份造假“山寨”酒泛滥“酒是陈的香”,一些消费者对陈酿葡萄酒可谓情有独钟。而一些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啃老”心理,虚假标注所产酒为“XXX年份酒”、“十年陈酿”、“五十年窖藏”,将根本未陈酿过的葡萄酒大肆鼓吹为年份老酒,大打年份概念牌。而普通消费者对此大多缺乏鉴别能力,部分消费者甚至还认为陈酿酒一定比新酒优质,从而被酒水的年份概念蒙了眼。

名庄酒在国内市场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一些不法酒商为了牟取暴利而打擦边球,将所售葡萄酒冠之为与名庄酒相似的名字,或者伪造名庄酒的商标,冒充名酒。

朱丹蓬介绍,葡萄酒行内流传一个说法:国内和名庄酒相关的每100元销售额中,正牌厂家占20%,80%落入造假企业腰包。目前被山寨得最多的名牌酒莫过于拉菲了。国人都知道,“拉菲”是进口葡萄酒里的“LV”。而一些不良酒商正是利用国人的这种消费心理,制造与销售让人啼笑皆非的各类“山寨拉菲”,如,“拉菲帝国”、“拉菲世家”、“金拉菲”等山寨货。

C小贴士

选购进口葡萄酒要“四看”

进口葡萄酒市场上的种种乱象,让消费者在买酒时很难甄别真假。那么如何选好一款原装的进口葡萄酒呢?知名葡萄酒伺酒师高梓清介绍,购买进口葡萄酒最好要“四看”。

1.看报关单、出入境检疫报告单。原瓶原装进口葡萄酒的报关单上一般会标明“分量”和进口瓶数;而出入境检疫单上会标明葡萄酒单位,如果是支/瓶/箱,则均为国外原瓶原装进口红酒,而如果是千克/吨/公斤,则为国内灌装的进口酒。

2.看中文标签。按照我国规定,所有进口葡萄酒均需加贴中文标签。规范的进口葡萄酒中文标签强制性标注应具备以下内容:品名、原料与辅料、产品类型(含糖量)、原产国、酒精度、生产日期或灌装日期、保质期(酒精度10%的饮料酒可以豁免)、贮存贮藏条件方法、进口商/经销商/代理商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警示用语等。

3.看条形码。正规原瓶原装进口红酒都会有中文背标,而在中文标上都会有条形码,而且这些条形码第一个数字往往代表不同的国家,如3代表法国,0代表美国,7代表智利,8代表西班牙,9代表澳大利亚等。

4.看灌装地。原瓶原装进口红酒的中文标或锡帽上会标注葡萄酒的原产地与灌装时间,除此之外不会标有灌装地,如果发现中文标上有灌装地就要多加留心了,因为很可能是灌装酒。

关键词:葡萄酒行业  来源:京华时报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