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孟非小酿涉侵权 消费升级风口下的精酿啤酒再次引起热议(2)

2017-08-14 09:28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从2008年到2016年,进口啤酒数量不断攀升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突出特征。

2008年-2016年进口啤酒数量(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从市场层面上来看,啤酒市场发展劲头不足,中国啤酒市场产量下滑严重,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啤酒的产量为4506.4万千升,同比下降4.4%,为连续第3年下降。但销售额却在不断同比小幅度增长,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啤酒消费升级的趋势。

粗放型工业酿造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啤酒利润微薄而销量不断下降,薄利多销的销售理念已经不能促进啤酒企业的良性发展,以精酿啤酒谋求产业多方面发展、实现企业转型成为了许多啤酒企业的共识,这为精酿啤酒的发展奠定了企业基础。

03、面临的困难

1、消费者对于精酿,概念模糊

由于精酿啤酒是近两年才在中国兴起,消费者对于精酿啤酒了解不够,且大多数消费的是“高端”的形象,缺乏产品认知,买家市场购买倾向不明。

更深层次的背景就是,我国的啤酒文化缺失。和德国这种以啤酒文明而闻名的国家不同,我们国家的啤酒文化仅限于小餐馆与大排档,并不会有多少人像品白酒红酒那样去品一杯啤酒。

啤酒,在很多消费者心中都还是几块钱一瓶的畅饮1.0版本,喝工业啤酒与和精酿啤酒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少区别,甚至精酿啤酒还会由于独特的风味遭人诟病。

“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精酿啤酒,处于一种盲从状态,对哪种酒好哪种酒不好没有认识。”一位从事啤酒行业专家告诉微酒记者。

2、原材料供应成本高

根据中国国际啤酒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大麦进口量为590万吨,占全球大麦总进口量的21.1%;2017年1-5月,中国进口大麦389万吨,同比增长128.0%;金额为54.5974亿元,同比增长92.2%。可预见的是,目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酿造啤酒的大麦将会持续依赖进口。本土原料供应不足,而精酿啤酒原料追求货真价实,原料费用高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精酿扩大发展范围,也是精酿啤酒市场价较高的原因之一。

3、行业标准缺失,小品牌充斥市场

精酿啤酒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目前仍然不具备完备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标准化定义。很多小工厂都纷纷投身精酿啤酒,所产啤酒鱼龙混杂,由于没有规章约束、行业生产标准,小工厂在工艺把控、菌群控制和成品标准上技术参差不齐,大量不符合“精酿”品质的产品在市场上消耗着“精酿”的品牌力。

也有啤酒市场专家表示,现在精酿市场群雄割据,但精酿啤酒的未来,也许会与现在的啤酒工业和汽车工业一样,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形成寡头经济,也是行业内细分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前不久,《啤酒》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和《纯生啤酒》和《工坊啤酒》团体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工坊啤酒》团体标准的制定方案将在会议后进行分工,开展行业调研与意见征集后开始文本初稿撰写。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会上透露,《工坊啤酒》团体标准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前不久推出精酿官方标志的美国啤酒酿造商协会,对精酿啤酒酿造商的定义为:小型,独立和传统。

小型:年产量小于600万桶,啤酒生产由联合独资企业的经营规则所决定;独立:精酿酒厂本身拥有或控制酒厂至少75%的产权;传统:使用传统或创新的原材料,遵循传统或创新的酿造方法来酿造啤酒风味。这三点或对《工坊啤酒》团体标准的拟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网上很多观点都认为,国内精酿的发展很可能遵循美国的精酿发展轨迹。有一点值得注意,近日,美国啤酒酿造商协会发布了半年报告,报告显示,美国小型的独立酿酒商在今年上半年的精酿产量低于600万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创下增长速度新低,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美国精酿仿佛迎来了增长的天花板,在2015 年,精酿啤酒销售额达到 223 亿美元,占美国啤酒销售额的21.1%。

直到今年5月,中国精酿在啤酒市场份额不足1%,如果真的是遵循美国发展轨迹,从1%到21%还有多远?而这21%会是中国精酿啤酒发展的天花板吗?

关键词:精酿啤酒 孟非小酿 婴儿肥  来源:微酒  庞玉娇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