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茅五汾“三香论衡” 泯恩仇谁主沉浮?

2018-09-07 08:36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2018年,白酒界炒热了一个新词——“三李时代”。

巧合的不是李保芳、李曙光、李秋喜都姓李,而是“三李”恰巧是中国白酒“三大香型”的掌门人。

因此,业界有了“三李三香三甲”之说。

2018半年报一出,“三李”果然不负众望——李保芳掌舵的“酱香老大”茅台;李曙光掌舵的“浓香老大”五粮液;李秋喜掌舵的“清香老大”汾酒,均跑出超前的高速度。

三家营收增速分别达到38.27%、37.13%和47.38%,净利增速更是达到40.12%、43.02%和55.76%。其营收增速破三、净利润增速破四的“高增长”让人浮想联翩。

再作仔细分析,汾酒无论“营收”还是“净利”,增速均超出茅台和五粮液十个百分点。这已经不是“清香老大”第一次双超“酱香老大”和“浓香老大”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2017半年报显示,汾酒“两项增速”均大幅或成倍超过茅台、五粮液,同时均据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今世缘等10家白酒上市公司增幅之首。

整体来看,2017年以后,体量不如茅台、五粮液的汾酒,“两项增速”均超前者,跑出了“加速度”,增长“超常规”。这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清香汾酒从“汾老大”位置上掉落以后,20多年来没有过的“高增长现象”

这无疑引起了全行业的极大关注。

“三李”上任干了啥?

2015年8月24日, 前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保芳空降茅台,出任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2018年5月6日担任集团董事长,身兼三职,如今正好三年。

三年来,李保芳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外界看来,李保芳推动了茅台三件事:扩子、涨价、外交——即扩张系列酒,涨价主品牌,频繁串门外交。而尤以“串门外交”让人印象深刻。从2016年9月开始,李保芳携高层先后到汾酒、古井、郎酒、五粮液、劲酒、1919直供、洋河等“串门”,这是茅台从前少有的举动,引起业界颇多猜测。

2017年3月23日,原四川省经信委副主任李曙光挂帅“浓香老大”五粮液,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李曙光带领团队亲下市场,挫败了洋河2016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二季度的“增速追杀”,粉碎了“老二易主”的传言。但在外人看来,上任一年半的李曙光,用“三句话”敲定了五粮液的新政:即“二次创业、提振经销商信心、重塑白酒大王”。

此时的“清香老大”汾酒,李秋喜走马上任集团董事长一职已经8年。相比较“白酒履历”较浅的李保芳、李曙光,李秋喜对他所执掌的“清香板块”以及中国白酒的“三香格局”,已经摸得门儿清。

八年来,李秋喜也做了“三件事”:品牌定位,品质提升,市场开拓。

在品牌上,“中国酒魂”的定位把“大清香”和“汾酒”拉升了几个档位;品质上,投巨资建设了甘肃、内蒙、东北、山西等18万亩“绿色原粮基地”,坚守传统工艺,开创微生物酿造学,实施“一五一十说汾酒”、“工匠汾酒”等技术类深层传播;销售与市场上,深化改革,不拘一格竞选人才,掀起“行走的汾酒”营销模式——省内省外齐头并进,国内国际同时开花。

战略目标上,汾酒提出“回归中国白酒第一阵营”、“开创汾酒全面复兴新局面”、“开启汾酒新时代”等。

“三香”的恩怨与焦虑

表面上看,茅台代表的酱香,五粮液代表的浓香,汾酒代表的清香,各举大旗,各自称王,各有自己的消费群体,似乎相安无事。

事实上,香型作为“王者之争”的最大卖点之一,早已是暗战汹涌,愈演愈烈。近年来,网上“酱香”对“浓香”的刻意攻击,已经引起浓香大佬们的愤慨。

一些“酱香代言人”的观点让人大跌眼镜。比如《浓香白酒为什么很容易被造假》,《揭秘舍弃浓香酒挚爱酱香酒的原因》,《为什么只有喝浓香型的转向喝酱香,而没有喝酱香的转向喝浓香的呢》、《酱香酒已成浓香白酒核心消费区域的插翅尖刀》等等。

另外,还有引起全行业愤慨的意淫之作——《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只喝酱香?》、《酱香白酒,有权势人的象征》等等。让人感到了一种过分自嗨和霸道。

基于以上大量对浓香的诋毁文章,李曙光发出倡议:拒绝抑浓香扬酱香的贬低报道。泸州老窖掌门人刘淼对李曙光的倡议,进行了积极回应。

其实,浓香在中国白酒市场上的占比达70%,酱香份额才5%左右,这应该是引起“酱香优势论者”焦虑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方面,红火了20年多年的浓香,“消费疲劳”也有所呈现。因此,浓香阵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发起了多场“联盟宣言”。如:2017年7月27日,五粮液承办了“中国低度白酒发展高峰论坛”;9月24日浓香大企业发起“秦皇岛宣言”;12月19日五粮液又发起“宜宾宣言”等,这是浓香阵营从前没有过的,颇显意味深长。

目前来看,“香型消费群体”的流变,从未有像今天这样快速而激烈。酱香“飞天茅台”增长快速,一枝独秀,但是,却被限制在了“高价小众”群体之上,高质量的酱香很难普及,茅台之外的“酱香梯队”跟不少,全国推广不现实。浓香板块也传出了“分化”的声音,分化出了“黄淮淡雅绵柔浓香”和“川派浓郁浓香”东西两大阵营。目前东部“淡雅绵柔派”已经对西部“浓郁派”形成了严重挤压,甚至分庭抗礼,对西部的“大王地位”形成了挑战。

其实,很多人士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当酱、浓“两大派系”进行激烈的较量,浓香阵营内部发生“开宗立派”时,却给北方“大清香系”腾出了很好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不少人认为,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系”近几年快速回暖,是从2009-2010年汾酒“怒怼茅台”开始的,引起了媒体大范围的关注和炒作,之前清香几乎是被遗忘的。其实汾酒的大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之前,已是如雷贯耳、家喻户晓。

与网上乱喷的“酱浓之争”不同,2009年以来“酱清之争”是一场“正名之战”,汾酒要的是名正言顺。这个争,尽管让汾酒从此与茅台结下了“梁子”,但却给“清香”带来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和好处。

第一个,理清传扬了“国酒的源头”。

第二个,理清传扬了酱、浓、清“三香风格”的源头。

汾酒的意思很明显:酱香、浓香再牛逼,还是从“清香母体”中分离出来的,其“风格基因”还是清香型的,“浮躁争王”过后,“酱浓刺激”过后,老百姓早晚还会“回味”过来,渴望心中的“那股清流”。

因此,汾酒总是说:“我只想证明自己、我一直信仰清香”。

变局下的“清香时代”

其实,清香汾酒无需证明什么,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一种普遍的“饮食现象”:目前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口味都变“清淡”了,消费理念都变“高清”了,中国人正在融入这种势不可挡的消费趋势和潮流之中。

同时,我们也似乎看到,今天的酱香老大茅台、浓香老大五粮液,其口感风格绝不是二十年前的茅台、五粮液了,他们都在避开“重口味、浓艳型”的味道,朝着“清香淡雅”的酒体方向发展。

洋河的“梦之蓝”和“手工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主题味道接近清香型白酒,这些趋势都在告诉大家:未来中国白酒都在朝着简单、纯正、清新、淡雅方向发展,这正是清香型白酒的优势。

目前,这种优势,正在通过“市场的渗透和流变”表现出来。

最近几天来,业内外都在深度关注“白酒半年报”,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论据。

2018白酒半年报的最大亮点是“清香板块”,在“茅五汾”引领的酱、浓、清领域中,“清香老大”汾酒除了营收和利润“双超”茅台、五粮液外,省外收入同比增长52.96%,省外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2.21%,较去年年底提升2.3%。上半年汾酒经销商增加410家,增长集中在以环山西为重点的省外市场,河南市场已实现5亿销售额,占全年任务50%,内蒙古、河北市场分别完成70%和64%左右。按此态势,2018年汾酒“白酒板块”过百亿,已无悬念。

牛栏山是“大清香板块”里的又一个大亮点,其半年营收达57.73亿元,同比增长62.29% 。目前牛栏山已经拥有包括河北、内蒙、江苏等多达18个亿元级省级市场。今年上半年,外埠市场销售收入逐年提高,重点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8%;湖南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3%;新疆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0%。牛栏山表示,未来几年,将重点打造全国“样板市场群”,在长三角、珠三角、华北、东北和西北,甄选并培育5-10个外埠重点市场,形成5-10亿元销售规模的省级样板市场。照此速度,牛栏山迈向百亿企业已无悬念。

2018年5月29日,古井贡并购的黄鹤楼酒实施“大清香战略”,推出了多款高端清香新品,正式提出“复兴汉汾”计划。

最有意思的是,十九大期间,获领导人关注的“人民小酒”供不应求,火遍全国,该酒居然是清香型的,产自酱香的革命根据地贵州六盘水,原茅台董事长季克良出任了该酒的技术总顾问。

另外,劲酒、红星、衡水老白干、宝丰、互助青稞等都在加大了清香市场的拓展和研发力度,业绩表现不俗。

可以看出,2018年以来,在汾酒、牛栏山两个即将过百亿的清香企业的引领下,一股风头强劲的“清香大潮”正在席卷全国,中国白酒的“清香时代”似乎不远。

中国有句老话:“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酱、清、浓三大主流香型,在“新时代变革”之下,多年的恩怨情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消费者口感口味上的“恩怨情仇”。

2018年8月15日,茅台的李保芳给汾酒的李秋喜写了一封致歉信,迅速在网上火了,大意是“撤回诉讼,为汾酒造成的困扰致歉,不再申请国酒商标,永结同好”云云。茅台因为申请“国酒商标”先后9次被驳回,一怒之下诉讼了31家酒企。撤诉后单单给李秋喜写了一封道歉信,外界认为“十分出乎意料”。

有人认为,至少在2010年以前,茅台并没有把汾酒放在眼里,但现在可能不一样了,尽管两者体量差距还很大,但汾酒“超常增长”的威力已经显现出来,清香阵营的团结也不可小觑。而李保芳的“大度”迎来不少好评。

2017年4月,李秋喜在一次大会上,曾抛出白酒国际化的“中国方案”——“先抓胃、再抓心”,让白酒从本质属性出发;“先健康、再消费”,让白酒走进老外日常;“先品类、再品牌”,让白酒定位更加精准,充分利用好汾酒的清香型优势!

看来,“清香复兴”早有了“方法论”,但是,在多数人看来,这个“方案”恐怕还是大势所至吧。

    关键词:清香型 酱香型 浓香型  来源:智度名酒评论  孙延元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