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财经评论报》日前透露,位于山东龙口的中国威龙红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龙股份,股票代码:603779)以1340万美元的价格购置了澳大利亚484公顷的葡萄园。此前的9月21日,威龙曾宣称“拟斥资1341万澳元,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累-达令产区收购11家葡萄园(含土地附属资产)”。由此看来,这家上市不足半年的山东企业收购澳洲葡萄园已是板上钉钉。
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国红酒是个“吸收型”的市场,国内企业的产品很难出口。所以,此次威龙股份布局澳洲,“走出去”的自然不是产品,而是资本。而资本先行的最终目的,也并非打入澳洲市场,而是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胡文效认为,中国市场是世界葡萄酒产业的重要一极。近10年来,以山东企业为代表的国内红酒生产企业,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此次威龙股份在澳洲的投资行动,本质上是企业顺着产业链向上游拓展,布局较为稀缺的、优质的上游资源的动作,对引导中国葡萄酒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借力资本“走出去”
今年4月22日,威龙股份IPO获证监会核准,成为A股上市的第6家葡萄酒生产企业。相隔不到半年,威龙股份便“走出去”——斥资近7000万元开启海外收购之路。这对于2015年营收为7.38亿元的威龙股份来说属于大手笔,也只有借力资本市场才能实现。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威龙股份的国际化布局可谓资本先行,而并未有自己的产品出口。
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研究所研究员管雪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目前国内红酒市场情况较为特殊:产品只进不出。
“这与生产成本有关。国内原料葡萄的性价比不高,且红酒作为奢侈品在国内市场流通过程中要被征税;而在很多传统红酒生产国,葡萄酒作为农产品(000061,股吧),出口不仅免税还有补贴。所以,国内葡萄酒出口国际市场,至少价格上缺乏竞争力。”管雪强认为。
不过,对于山东企业“走出去”,不管以什么方式,业内人士还是持肯定态度。胡文效认为,威龙股份此次在澳洲的投资行动,是在经过认真研究国际国内的市场供需情况后做出的战略决策。相信威龙是希望借助这一举措增强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细数今年海外扩张动作较大的几家公司也不难发现,它们基本都是A股上市公司:有先后收购了法国干邑地区的富郎多酒庄、西班牙爱欧公爵酒庄和法国蜜合花酒庄的张裕A(000869),有收购了法国波尔多海马酒庄的贵州茅台(600519,股吧)……这种上市后大举进行对外资本输出,几乎成了国内上市葡萄酒企的通用套路。
墙外开花墙内香
与很多国际资本在投资的同时寄望打开当地市场有所不同,威龙股份似乎对澳大利亚市场兴趣不大——在威龙股份准备同澳大利亚伙伴签署的3个合同中,有一个合同约定将建成澳大利第八大酒厂,其产品仅直接销往中国。
尽管中国市场有产品“只进不出”的特殊性,但布局海外、主打国内也是业内其他企业共同的做法。中粮酒业总经理江国金就曾表示,对于红酒来说,“虽然国外种植葡萄的土地有一定的优势,但最后真正的竞争是落在葡萄酒品质和渠道效率上的。”所以,国内市场才是根本。此前,中粮集团在法国和智利都有布局。
威龙股份此次投资澳洲建厂,将澳洲产红酒输入中国的打算,与澳大利亚有关方面可谓一拍即合。据了解,目前澳大利亚每年向中国出售约1.5亿美元的红酒,排在牛肉、小麦、羊毛和奶制品之后位列第五。
近年来欧美红酒市场持续低迷,中国市场却在增长。据统计,2015年前10个月我国葡萄酒行业实现收入357.25亿元,同比增速为8.55%;实现利润总额37.82亿元,同比增速为14.79%。
今年以来,中国市场复苏态势更加明显。澳洲红酒也紧盯中国市场,希望能扩大市场份额。
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真正准备出口产品的只有张裕——公司副总经理孙健曾表示,张裕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收购国外酒庄和酒厂,二是自主在国外创品牌。
于是,山东乃至全国酒企的海外并购,大多成了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布局。未来,更多由国内酒企运营但在国外工厂酿造生产的红酒,将加速进驻国内市场。在收购爱欧公爵酒庄后,孙健就曾表示,“未来张裕将在中国加大力度推广爱欧公爵的产品。”
把控产业上游
由于带来了资金和市场,以威龙股份为代表的中国红酒企业的海外收购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据了解,仅在法国西南部葡萄酒产区,中资便已收购超过100个葡萄园,占该地区葡萄园总数的1.5%;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等产酒国,也成为中国红酒企业投资的乐土。
实际上,中国酒企在充当外国葡萄产地和小酒庄“投资天使”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算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亚酿酒葡萄均价约为每吨2600元人民币;而威龙此前自培和外购酿酒葡萄的均价在3000元以上。这种国内原料葡萄性价比较低的现状,使得国外很多葡萄产地成了国内企业眼中的上游稀缺资源。所以,不断进行海外布局,对于中国酒企来说,不仅是为自己的产品名录增添几个“洋名”,更是对产业上游有了更多的把控。
“国内企业不需要收购国外技术,而优良的外国品牌也都是非卖品,剩下能够把控的上游稀缺资源,就只有优良的葡萄产地了。”管雪强分析。
管雪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与其他产业类似,红酒产业也是下游销售端利润率较高,但下游对资源把控能力太差。“所以,红酒企业要想严格把控产品品质,必须把控上游优质原料葡萄的生产。这也决定了山东红酒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走出去,必须把控国外的原料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