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白酒对中国人来说意义特别,全国遍布酒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办好酒厂,当好县长”的说法。但由于自然、社会环境等差异,市场也千姿百态。北京商报中国酒业周刊选取了十个独具特色的白酒区域市场,包括冀、皖、川、贵等市场,分析各地市场竞争格局、本土酒企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等。本期分析贵州酒企的市场特点及前景。
贵州省拥有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包含习酒、金沙、国台等一系列白酒品牌。《2016年贵州白酒营销白皮书》显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内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达49万吨,增幅达10.5%;实现产值884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5.8亿元,增幅为21.1%;利润总额为263.4亿元,增幅为11.2%。虽然白酒企业收益较好,但就黔酒板块的竞争格局来说却比较尴尬。国酒茅台一家独大,其他酒企在品牌强度表现上明显落后。
黔酒利润率为行业10倍
贵州是名符其实的名酒之乡,除国酒茅台以外,还有董酒、习酒、贵州醇、鸭溪窖、酒中酒、国台、茅台王子等。酱酒作为高附加值产品以10%的产能获得了30%的利润,酱香型白酒的平均利润率是整个酒水市场的10倍。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白酒产业已占全国3.6%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白酒产业33%的利润总额。
茅台作为中国高端白酒的价格标杆表现突出。提及茅台,最显著的感受是其跳出了过去几年价格下行的趋势,引领白酒高端价格上行。直观案例是,飞天茅台的价格从800多元一路上涨到1299元,涨幅超过了50%。
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表示,贵州省内白酒中低端消费主要有国台、茅台系列酒、金沙、珍酒等。贵州省高端市场不强势,高端白酒主要作为礼品、旅游品、区域特产销售,宴请消费较少。
小酒企分食20%市场份额
黔酒板块一直存在一个尴尬现象,茅台作为酱香型白酒行业垄断者在黔酒市场“一枝独秀”,其销售收入占细分酱香型白酒市场总收入的80%,除茅台外其他白酒却未顺势崛起。黔酒板块其他酒企存在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无法形成像川酒板块群雄崛起的景象,整体发展呈现出扫把式结构。
数据显示,2016年茅台集团累计完成产值达511亿元,占全省白酒产业的57.8%;主营业务收入为491亿元,占全省白酒产业的77.2%;利润总额为251亿元,占全省白酒产业的95.2%。而除茅台以外的其他白酒企业累计完成产值为373亿元,占全省白酒产业的42.2%;主营业务收入为144.8亿元,占全省白酒产业的22.8%;利润为12.4亿元,占全省白酒产业的4.8%。
蔡学飞表示,目前茅台市值已经占到整个贵州省GDP的一半。一般省内拥有过于强势的品牌会导致同行业其他企业发展困难。但是黔酒此问题不突出,茅台系列酒不多,主要产品仍定位高端,这给省内其他的品牌留下了发展空间。
省内消费以中低端为主
目前贵州省政府致力于打造以茅台为主的酱酒文化,使得贵州省内酱酒文化氛围浓郁。但由于酱香口感具有地域性、局限性,导致整体在国内市场发展容量有限。另外,有业内分析指出,虽然茅台在贵州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已成为强势品牌,但其他酒企的品牌影响力都比较薄弱,对于推动酱香品类白酒从“小众时代”进入“大众时代”能力有限。
由于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弱,省内购买力较低,省内消费主要以中低端酱酒为主。金沙、习酒、青酒等先后在市场上推出价位100-300元的产品迎合省内市场。随着中产消费的崛起,酱酒市场中端产品必然持续扩容。
蔡学飞则认为,酱酒在一定的市场会受到香型的限制,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品类,茅台仍旧占据全国高端市场重要位置。目前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酒在朝着大资本、大品牌、大整合的方向发展。一直以来,中国酒水过于传统,技术革新速度慢,而贵州提出打造大数据经济,在这项弯道超车的政府举措实施中,茅台乃至黔酒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