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已近四年,行业复苏信号至今尚不明朗,在此背景之下,酒业产品和模式的创新,成为行业破局努力的方向。从“青春小酒”的走红到“腰部价格”的调整,从“酒类B2C”的兴起到“酒类O2O”争论,再从“私人定制”的流行到“白酒众筹”全民参与,白酒行业从未停止探索和创新的步伐。在酒业创新的大潮中,一款名为“椌酒”的产品悄然而生并引发业内关注。
“椌酒”何来 未见其影而香飘十里?
事实上,椌酒作为一款产品尚未正式上市,内测期间却在文化圈、媒体圈内被大家津津乐道,佳酿网记者获悉,“椌酒”创意的产生颇有来头。椌者,木空也,读音为“枪”,其创意正是来自知名作家木空的笔名。木空,本名为李冬,被出版界、媒体界和读者誉为中国酒文化研究成书第一人,其随笔《中国人的酒文化》、《酒杯里的中国》、《酒场乾坤》及当代都市小说《小酒场1、2》《小酒馆1、2》等九部作品开创中国酒场文学作品先河,受到愈十万读者的追捧。而其新作也是同名小说《椌酒》已经完稿,即将上线。
谈及“椌酒”的落地,作者木空表示,一开始便由此想法,但受精力所限一直没有成形,后来被酒业公司老总杨海峰和文化传媒公司老总杨光相中,三人一拍即合,“椌酒”就此诞生。木空说,若无人开发利用,他的酒文化作品仅仅是一堆书,有人愿意制作成实体酒,他当然很欣慰,愿意无偿出让版权,就当支持年轻人创业创新。
木空表示,椌酒的出品,不仅仅为了酒,还是一种文化文学落地的小尝试。文化源于生活,不落地的文化,永远没有生命力,而酒本身作为载体,是传承和延续酒文化的最好方式。“椌酒的未来不仅仅只有酒,还会将小说中的情节、场景现实化,让读者、消费者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一把小说中才有的感受,这事实上是一种文化衍生品的开发。”
椌酒的设计师杨光对椌酒的发展也表现出满满的信心,她介绍说,将来的椌酒在产品系列、产品包装都将依照小说中的描述去开发和设计,极大的彰显产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读者和消费者都会很感兴趣。”
当谈及“椌酒”的运作方式,椌酒的操盘手杨海峰有自己的思路,“椌酒生于线上,落于线下,成长于朋友圈,壮大于庞大的读者群和粉丝群”,杨海峰表示,椌酒为知己者生,为悦己者荣,专供知己悦己者品味,讲究的是消费体验,走的是圈子和小众路线,可以采取售书赠酒,售酒赠书,书酒同售等多种灵活的手法去销售,“当然也不排除将来做大的可能”,杨海峰进一步表示。
据介绍,椌酒是由酿酒师、吴桥华生酒业老板卢志华亲自操刀,采用正宗传统工艺酿制的纯粮酒头酒作为基酒,用不同年份、不同酵池、不同批次的酒用心勾调而成,由于产量小而显得弥足珍贵,至于酒质怎么样,卢志华表示,“可以比,可以斗啊”。
酒文化落地 衍生品开发或成趋势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是不可或缺,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开发酒文化成为当今酒行业乃至全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有学者表示,酒文化不但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开发得当还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白酒行业对酒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一直在进行,但开发的角度和方向却往往严重同质化。有业内评论员表示,酒行业对中国酒文化的开发近乎病态,要么标榜酿酒工艺如何传统正宗,要么吹捧品牌历史如何悠久,更有甚者不惜虚构事实,强拉硬拽历名人“傍大款”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相比传统酒行业通过制造、渲染酒文化来推动酒类产品销售的做法,椌酒反其道而行之。
椌酒以酒场酒俗文学作品和玄幻小说为母体,以圈子和社群为核心,面向巨大的读者群体开发同名酒类产品的做法无疑为白酒行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那就是文化创意产业衍生产品的开发。这种做法一方面有效的延伸了作品或者产品的长度,另一方面增强了用户或者读者的体验感和互动性,有利于形成产品忠诚度。
事实上,这一做法在欧美及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非常成熟,已经形成了以文学作品为核心,向周边包括影视、游戏、玩具甚至是主题乐园等在内的周边产品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不过,佳酿网评论员文刀刘指出,文学作品中品牌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作品周边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动漫产业,只有作品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进而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才能出现品牌忠诚度市场,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才能上升到品牌情感的层次,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其周边产品市场才能形成。
但不管怎样,椌酒算是开了酒文化文学衍生品开发的先河,其对白酒行业来说不无借鉴意义,希望行业能出现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和产品,佳酿网也将持续关注椌酒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