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原材料价格上扬,白酒涨价源于需求及生存压力
“受益于餐饮消费回暖,库存和渠道调整到位,消费习惯的转变等,今年白酒行业整体行情转好。”省城白酒经销商刘正勇认为,不管是因为包材或原材料的涨价,还是消费升级,市场驱动,抑或是厂家主导涨价,白酒的价格就这样上涨了,这也是今年酒行业的关键词,也是白酒行业在当前市场行情中自身的一种调整。
刘正勇在采访中表示,现阶段我国白酒行业呈现出哑铃状结构,主要划分为价值型白酒和价格型白酒两大类。刘正勇认为,高端白酒的消费者对于价格并不太敏感,因为很多人宁可喝少点,也要喝好点;而次高端酒企的提价属一种被动行为,因其消费群体为消费能力有限的中低端人群,属于价值型和价格型两种白酒的中间缓冲地带,可增长空间较小,渠道利润有限,所以其主动涨价的能力也相应受限。
记者通过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获悉,本轮白酒价格的调整主要受成本等因素影响。从去年9月开始,玻璃、原纸、瓶盖等原材料开始大面积涨价,部分原材料涨幅高达50%;同时,随着“史上最严限超令”的出台,致使运输成本急剧提升。尤其对于对价格更为敏感的低档酒来说,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提升犹如“扼住”了其咽喉,不少低端酒品牌纷纷上调零售价格,如小郎酒、毛铺苦荞酒、牛栏山、红星等。
“低端酒企除了以涨价来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外,还应借助这轮行业性涨价的契机,按照零售价倒推通路价格,用提价的方式完成渠道价格秩序整顿和产品价格张力。”山东众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长征在采访中表示。而对于近期不少白酒品牌上调产品价格,徐长征认为,近期酒企涨价的动作,与不少大品牌酒企提前完成了今年任务有一定关系,而元旦和春节是白酒销售的旺季,白酒市场价格坚挺,此时涨价是在为春节旺季的销售做准备。
利润率之争:高费用率摊薄利润
一直以来,白酒行业暴利的传闻不绝于耳。公开数据表明,在2012年之前的数十年里,主要的白酒品牌一直在提价,平均速度是20%-30%,中国的白酒业净利润的增速在2011年甚至超过30%,有一些主要的品牌更高于这个平均数。据业内人士爆料,贵州茅台2015年酒类业务毛利率高达92%,其中茅台酒的毛利率更是接近94%。
然而,在度过了2012年之前的黄金十年之后,特别是国家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后,白酒行业迈入漫长的寒冬期。据中国酒业协会最新数据,2015年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689家,其中亏损企业299家,亏损面为11.1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54.37亿元,同比增长18.8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白酒行业“单单看”酿造和生产环节,毛利率的确较高,毕竟酿酒的主要原料高粱,即使现在涨价已到5000多元每吨,两年翻了一番,也就折合一斤2.5元。按不同香型折合为四斤高粱酿一斤酒的平均值计算,直接酿造成本也就一斤10元,跟中高端白酒动辄200元以上相比,“的的确确”看似暴利。“包销售将税金、物流、人力成本、促销费用、推广支持、奖励和返利等运营费用,再加上财务费用,合计已接近40%的费用率,如果按照105元的发货价,每瓶也只剩下63元,利润15元,这样的利润率就是14.28%。”多年从事某品牌白酒代理业务的林立峰告诉记者,别看白酒的生产很简单,但是最后销售出去的过程工序比较多,单看各级批发商和渠道商的灰色潜规则费用就相当高,这样一来最终利润就摊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