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文化 > 酒生活 >

酒塞底部出现结晶物是怎么回事?

2018-01-30 08:39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葡萄酒开瓶之后,发现在酒塞底部或是酒液上漂浮着一些晶体物质,这些结晶体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它们的存在是否表示葡萄酒已经变质了呢?

酒石酸盐

实际上,这些结晶物叫做“酒石酸盐”(Tartrate Crystals),是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的天然产物之一。我们都知道,酿酒葡萄果实里面含有三种“酸”,分别是酒石酸(tataric)、苹果酸(malic)和柠檬酸(citric),而呈结晶状的酒石盐酸,顾名思义就是由酒石酸发展而来。

酒石盐酸的出现,是因为酒石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葡萄果汁中的溶解度低,在酿造过程中,由于酒石酸化合物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它会和钾进行结合生成酒石酸氢钾,这就是最终你观察到的晶体沉淀物。

酒石盐酸有害吗?

理论上来说,酒石酸盐是酿造葡萄酒的必然产物之一。

不过,现代的酿酒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低温控制和过滤把葡萄酒中绝大部分的酒石酸盐除去。但是,这些葡萄酒在装瓶之后,经过各种运输工具的折腾,假如运输途中温度又大幅降低,那么酒石酸盐很可能就会重出江湖。

实际上,无论酒石盐酸是以固态(晶体)的形式出现,还是溶于酒液之中,这种物质对葡萄酒都是完全无害的;与之相反,很多人把这种结晶物的出现看作高品质葡萄酒的象征,这又是为什么呢?

酒石盐酸是好酒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葡萄酒经过剧烈的温度波动,会极大地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因此,假如在葡萄酒装瓶之前,通过营造低温环境促使酒石盐酸结晶体的出现,从而把它去除的话,葡萄酒必然要经历大幅度的温度变化。

对于低端、廉价的葡萄酒来说,这种处理方式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使用低温控制来去除酒石酸盐的方法并不适用于高品质的葡萄酒。换句话说,那些根据传统方法酿造的、价格比较昂贵的葡萄酒由于没有使用低温控制和过滤技术,反而更容易出现酒石酸盐。

简单来说,如果是一款来自法国或者意大利等旧世界产区、采用传统方法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出现酒石酸盐这样的晶体沉淀物可能性会更高,而且会被许多人看做是葡萄酒品质的象征,因为这说明该葡萄酒没有经过太多的人工处理。在饮用这些带有结晶物的葡萄酒时,只需要简单使用醒酒器将结晶物与酒液分离即可,不需担心它们对葡萄酒风味、口感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酒生活 葡萄酒 软木塞  来源:酒咔嚓  咔嚓君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如何通过酒标选一瓶自己喜欢的葡萄酒?
  • 下一篇:葡萄酒斟酒礼节概览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