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年满五十,自打爆竹自杀鸡;年届花甲,做寿女婿来发起。”省内民间祝寿活动,以满60岁生日最为隆重,均由女儿、女婿牵头为父母做寿。届时送匾(匾上的字须请有名望的人题写)、送抬箱(无盖高耳的箱子,内盛寿面、寿饼、寿烛、寿炮、寿酒、全猪腿、全鱼、阉鸡、衣物、鞋帽等),游街扬名;儿子、儿媳则承办酒宴款待亲属宾客。主家一般不发请帖,亲友知道后,自动来祝贺,有“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之说。只要寿炮一响,客人上门送上一对寿烛,对寿星磕个头,便可在寿星家吃顿丰盛的寿面、寿酒。女儿、女婿还须做寿饼、煮寿面,送给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每家寿面一碗,寿饼少则一对,多则八只。小庆不办酒宴,只发寿饼。祝寿日,大型的拜寿仪式十分隆重,设寿堂,张灯结彩,悬挂金色“寿”字,挂寿星图、寿轴和“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拜寿时,扶做寿人(包括配偶)至寿堂,先拜天地祖先。
做寿者(寿星翁或寿星婆)着礼服,穿红鞋,上坐太师椅,寿台上点燃寿烛,鸣放喜炮。男左女右,子女和晚辈亲朋依次礼拜,并祝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如是同辈,则互相作揖道贺。拜寿完毕,分吃寿饼,向围观的群众散发糖果、花生等食品。寿星要给未成年的祝寿者发红包,俗称“百岁包”。拜寿仪式多在早上举行。行完礼后,吃寿面,喝寿酒。寿宴一般为两餐,头天一餐,俗称“暖寿酒”;寿日一餐,俗称“拜寿酒”。寿宴上要吃面条,俗称“长寿面”。萍乡,寿宴为三餐,头天晚上为“庆寿酒”,常是“十大碗”;第二天早上吃面,佐以四菜盘,称“挂须”;午餐为“祝寿酒”,富裕之家设“八碗四碟”或“一条龙”。
父母70岁以上,女儿将寿被、寿鞋等“防老物”,贴上写有“长生不老”的红纸,一并送去,让老人生前一睹放心;也有的六十大寿时便送去。会昌县,做“七一”以上的寿庆,可吹喇叭,放大炮,并可在宗祠上挂匾留念,刻上名人题词。献匾者一般是子孙、家族或官府。匾上题“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年高德劭”、“庆益椿龄”等语。富裕人家,还要请戏班演戏庆贺。旧时,举行隆重庆寿仪式的,多为富裕人家,穷人一般很少做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寿习俗仍存,只是礼仪从简,穿红鞋、敬天地祖先、散 “百岁钱”等礼俗逐渐消失。
自古以来,生辰寿诞礼俗,分成两个大的段落。前期的寿诞礼仪,并不显示得那么重要。只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往往对其十分重视,即使寿星们不在意,子孙也要在这种可以做子女的礼仪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