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文化 > 酒生活 >

说说古人死亡前喝的“上路酒”

2016-06-16 11:31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将赴刑场之人,如死囚将被处决,家人会送来酒菜,名曰“上路酒”。

给起程、动身者喝的酒,一般不叫“上路酒”,叫“饯行酒”。“上路酒”,通常专指给走向死亡的人喝的,给喝完这酒,就送你“上路”了。

当然,“上路酒”还有别的名字。《水浒传》第39回,因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为蔡九知府送信的戴宗伪造书信,被知府决定押去市曹斩首,先斩后奏。行刑当日,宋江,戴宗两人被从牢里提出,押至神案前,“各与了一碗长休饭,永别酒”。这“永别酒”,就是“上路酒”。

对这样的“上路酒”,法律专家的解释是,中国古代向来有尊重临终告别权的司法传统,在对罪犯执行死刑之前,一般都会允许罪犯会见亲属,并会免费提供一顿丰盛 的“上路酒饭”。换句话说,执行刑罚,也体现一定的人道与文明。而据媒体报道,今天给死刑犯行刑之前,并不给酒给其喝。广州中院法警支队的法警透露,“执 行死刑前,法警通常会请死刑犯抽三根烟,这样做一是平抚犯人的紧张心态,二是有着象征意义,就是民间所谓的‘一路走好’、‘上路烟’”。这里的“上路 烟”,与“上路酒”的功能是一样的,只是,抽烟与喝酒相比,多少少了那么一点气氛。

中共早期领导人,有着浓厚文人气息的瞿秋白,1935年在福建长汀就义时,喝“上路酒”的情景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位临场记者当日报道说,临就义之时,瞿秋白来到长汀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 吟。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餐毕,出中山公园,步行二华里多,至刑场……瞿一路手持香烟,顾 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唱歌。到达刑场后,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2003年李扬导演的电影《盲井》,很多人都看过。讲的是一个姓唐的和一个姓宋的,将打工者诱骗到小煤矿打工,然后将对方杀死在矿井下,制造事故假象,再作为死者 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后来他们骗了一个辍学找工的孩子,王宝强演的,结果在想把王宝强害死前,姓宋的良知未泯,有些不忍心,找些借口拖延,其中一个借口就 是,还没给对方喝上路酒呢,姓唐的说小孩说什么酒,姓宋的说,他喝不喝是他的事,咱给不给他喝是咱的事,做事总要讲规矩是不是。

这“上路酒”不是酒,而是传统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可今天,似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连这样的敬畏都已经丧失了。

    关键词:酒文化 发展史 上路酒  来源:中国酒志网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