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酒文化,还有不同的酒礼习俗。虽都属于山东,但俗话说:“十里不同天。”鲁东和鲁中西的酒礼习俗也不尽相同。
胶东(包括烟台和威海)人的酒量是比较大的,这在山东都是公认的。我老公经常出差去那儿,回来总是赞叹胶东人的酒量,说他们喝酒论泡,一杯就是一泡,一次就是一泡,也就是一杯,弄得我老公赞叹不已。胶东人是这样喝的,他们是主陪控制全场,先带酒,全部都喝,副陪再带,这时一般是一次一泡,(当然也有例外),完了每个人如果敬酒,总是全桌人一起喝,这时可以是全喝,也可以随意.这样全桌人其实喝酒的量都是平均的,差不多时主陪会叫饭,吃饭后就结束。胶东还有一个特点,喝酒会先上一些面食,比如一盘饺子、一盘包子,这样吃点饭喝酒会比较不容易醉,主陪再叫饭时就是一人一碗面条了,这样大部分人都会吃饱。总起来说是主陪控制全局,基本上时间不会很长。
再说说鲁中大部分地方的风俗,可能会有些出入,但一般都是主陪带三个,副陪带三个,这三个是全桌都同喝的,如果是白酒,一般主陪副陪带完就是一杯或两杯白酒了,杯子多是三两三大小的,一杯或两杯视当时桌上人的酒量现场定。我也曾见过主陪带12次干掉一杯的,号称喝12个月。啤酒一般就是一次一杯。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这个时候,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注意了,这个自由活动可不是真的让你出去活动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一般这个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第一轮是主宾与主人,次宾与主陪,依此类推。
完了就麻烦了,主陪从主宾开始,一个一个的敬酒,叫打一圈,副陪从次宾开始一个一个的敬酒也打一圈。其他的人视情况而定,一般也从每个人左右手开始一个一个的打一圈。打圈时就不一定是一次干一个了,白酒多半是一口反正只要两个人同意即可,啤酒一般都是一口一个,总之请客与被请的双方,(自己人当然不会灌自己人)如果一方人少,会喝多的。所以一般的公平起见双方都会势均力敌。当然每个人都会为了礼貌,敬主宾的,这样主宾一般是最容易喝醉的人。但是与胶东的风俗不一样的是,这里控制进程的是主宾,一般应由主宾要求上饭,主陪才可借坡下驴,否则这酒席的时间只能拖得很长。当然也有例外,但如果主宾喝多了,不同意上饭而且罗罗(济南话,类似罗嗦)的人比较多的情况我也见过,只能是酒席无限延长至深夜,或是主人也可以是其他的人跳出来说我们开始第二场,可以吃烤羊肉串、练歌房、或者洗澡泡脚而定。其实这个流程下来清醒的也不太多了。
所以两个地方的人就有些不理解。比如一开始济南人不知道胶东人是一人敬酒,全桌都喝的规矩,他说:“这个人不实在,一枪打俩。”(因为济南人敬酒只能一个人敬一个)。胶东人不知道济南人打圈的习惯,他说:“我到济南,带完后,每个人都敬我,他们也不喝,结果把我灌醉了。”其实这是双方习俗不一样,没有沟通好的问题。
我自己觉得,鲁中的习俗不合理的地方在于,一主宾是每个人都比较尊敬都要敬也最容易喝醉的一个角色,却要把踩刹车的权利给他;但是他也只有要求权,没有决定权,必须他和主陪同时有此意;二是打圈实在是应该改掉,按照我们礼仪之邦的规矩,一敬就要两个,万万没有一个之说,所谓好事成双么,一圈下来,不醉的不多而且浪费时间,一般来讲,半圈就已醉了,一圈就只能罗罗了(济南话,就是罗嗦)所以搞的酒场时间漫长,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实在是不相符。除了一些礼仪性的筵席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外,一般酒席时间要超过3小时,五六点钟开始,十一二点结束是正常。所以我比较咱赞成胶东的习惯,一是速度比较快,1-2小时结束;二是比较公平,全桌人喝的差不多,而且可能与他们的经济发展快有关,他们不太劝酒。我想我有些理解胶东的经济为什么发展的比较快了,因为他们的思路好,看他们的酒风就知道他们制定每一个规则都会考虑到速度和公平,所以他们的村主任会带着全村的人共同致富。鲁中的酒风有些复杂,有些繁琐,有些小心眼和互相制约,所以鲁中很少有特别富裕的村庄。
再就是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本人作为一个山东人,浪迹酒桌十余年,发现山东人其实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只是这一场罗嗦下来,满场皆醉似乎及其爱喝一样,其实也有很多不爱喝酒的人以及酒量不行的人,只是必须挨个的敬酒搞的好像很能喝、很爱喝一样。
喝酒确实成为山东的一种习俗文化,在山东,喝酒的礼仪十分繁琐复杂,虽是酒文化的表现,但有不少去山东做客的朋友在内心呼喊:“简单点!喝酒的方式的简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