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文化 > 酒生活 >

1976年“巴黎审判”盲品大会 真的改变了葡萄酒世界吗?

2018-09-29 08:06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2018年距离1976年那场被称为“巴黎审判”的盲品大会已经迈入第42个年头了。“巴黎审判”被认为是改变葡萄酒世界格局的重要历史事件。那么,40多年之后回头再看,这场审判究竟给我们的葡萄酒留下什么影响呢?

改变历史的“巴黎审判”

1976年,一个叫做史蒂芬·斯普瑞尔(Steven Spurrier)的英国酒商在巴黎举办盲品大会,以8款法国名庄酒对阵12款精心挑选然而毫无名气的美国酒。这20款年份相近的葡萄酒,一共供给11位评审品尝,评酒师以20分制为标准挑选出10款自己喜欢的酒。最终结果如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1973年份的Stag's Leap鹿跃酒庄葡萄酒力压贵为波尔多列级名庄的木桐葡萄酒夺得第一名,让美国葡萄酒历史性地走向世界。

美国酒 vs 法国酒?

作为酿酒历史悠久、拥有无数名庄的旧世界葡萄酒生产国代表,法国人完全有理由对他们的葡萄酒感到自豪乃至自大。在1976年以前,几乎没有人会将新世界葡萄酒与法国顶级名庄酒相提并论。在巴黎审判之后,美国葡萄酒正式登上世界舞台。自那之后,美国酒成为我们谈论世界级葡萄酒时无法回避的对象。

当然,世人对美国葡萄酒的看法,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完全扭转过来的。即使到了1990年代初期,法国人对美国酒仍然抱有轻视的态度。

“他们(美国人)可以偷走我们的葡萄,可以偷走我们的技术,但是他们无法偷走我们的风土。”

美国人对此的回应则是,“我们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风土特色”。

葡萄品种 vs 产区

巴黎审判之前,人们谈及葡萄酒时最关心的往往都是产区,通过“波尔多左岸”或是“勃艮第”等产区名称来判断葡萄酒的风格。新世界则不一样,通常会强调葡萄酒采用的葡萄品种。从新旧世界的酒标风格也可以看出两者强调的重点,旧世界突出产区,新世界则通常会标示出具体的葡萄品种。

不过,对于美国葡萄酒来说,过于强调品种也带来了一些弊端,那就是某些品种会变得太过强势,例如赤霞珠和霞多丽。

加州赤霞珠和霞多丽的成功,使得大部分的美国酒庄在选择栽种葡萄时受到了限制,一些原本也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品种,如Sangiovese, Nebbiolo, Trebbiano, Chenin Blanc, Riesling, Tempranillo等等,在加州就变得太过边缘化、太过小众了,难以有真正施展的空间。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黑比诺(Pinot Noir)了。由于当年一部大热的电影《杯酒人生》,黑比诺一下子成为美国人乃至全世界葡萄酒爱好者的新欢。《杯酒人生》之于黑比诺,正如巴黎审判之于赤霞珠,都充分体现了媒体和舆论对公众品味的导向作用。

我们现在正生活在“后巴黎审判”的世界之中。假如当年没有这么一场巴黎盲品,也许如今的葡萄酒世界要乏味得多。

    关键词:葡萄酒 酒文化 巴黎审判  来源:酒咔嚓  咔嚓君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