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一直被中华儿女学习、继承和传扬,曾有位美国人这样感叹“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人很快成为朋友,那就是喝酒”。那么在外国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看待中国酒文化的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俄罗斯
擅长豪饮的俄罗斯人也不习惯中国人的敬酒方式曾在中国工作的俄专家康斯坦丁对中国人行酒令时“罚酒”的做法很不理解,“酒应该奖励赢的人,怎么反倒让输的人喝呢?”他还说,俄罗斯人的祝酒辞言简意赅,如果是军人,只大吼三声“乌拉(万岁)”便一饮而尽,可中国人却喜欢长篇大论,喝酒时的讲究也多。康斯坦丁说,俄语中有一个习惯说法——“中国仪式”,就是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另一位莫斯科的新闻工作者玛利亚则对记者抱怨说,她本来滴酒不沾,但中国朋友一听说她来自俄罗斯,就会来劝酒,而且不相信她不喝酒,结果总是很尴尬。
英国
英国著名音乐经纪人西蒙-纳贝尔曾将英国摇滚乐队“威猛”引入中国,他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说,第一次到北京,他不知道该跟哪个部门讨论演出问题,于是就给每个部门打电话,约官员吃饭。最后他联系到了一位分管煤炭的部囘长助理,两人把酒寒暄后,这位“不对口”的官员把他介绍给相关部门负责人,终于促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西方乐队来华演出。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从北到南,从商场到官场的“酒桌社交”,甚至明白了汉语语境下“关系”一词的含义,但是喝酒拉关系的酒文化还是让他们叫苦不迭。
美国
中国人的酒文化大多都是在饭桌上,而且多多少少似乎都是为了谈点什么事。中国人的酒文化中,让我实在费解的是,喝酒成了“拉关系”的工具。美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尊重他人,喝酒完全是个人的事,他们不会勉强别人喝酒。但在中国,人们在餐桌上的任务就是劝别人喝酒,这似乎比吃饭还重要。很少像我们那样跑到小酒吧里,纯粹为了放松,为了喝一杯而喝一杯的。另外,要求对方一口喝干这种豪迈的风格,我也有点困惑--喝酒不是为了放松愉悦的吗,搞那么大压力干什么?
日本
《环球时报》记者居住的日本小城伊丹是中国广东某市的友好城市,双方人员往来密切。市长藤原提起中国的酒桌文化是又赞叹,又苦恼,“中国真是文明古国,喝酒居然有那么多名堂。”第一次访华,藤原出发前特意把中国的祝酒辞研究了一遍,不料在酒桌上却一句话也没用上。中方没说任何祝酒辞,只是客气地端上一个大盘子,上面有几十个小酒盅,里面的酒五颜六色。主人解释说,这叫“航空母舰”,每个酒盅里都是当地一种名酒———“请随意”。这位日本市长盛情难却,结果没喝到一半就壮烈退场
第二次访华,他又接到一大杯啤酒,里面扣着一个小酒盅。主人把小酒盅拿开,啤酒里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液体球———原来小酒盅里扣的是白酒,主人说,这叫“潜水艇”———“请随意”。藤原一饮而尽,然后便人事不知。藤原说,他一直无法适应中国人的劝酒方式,因此一到中国赴宴就胆战心惊。
一些老外虽大致可以明白中国酒文化中的“人情世故”与“关系”,但是中国喝酒关系或是劝酒文化依旧让这些老外们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