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文化 > 酒生活 >

所谓葡萄酒的“平衡”是什么?

2016-10-31 11:13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历来的主流葡萄酒世界里,无论是葡萄酒大师、侍酒大师还是葡萄酒爱好者,他们追求和认可的葡萄酒都是“平衡”的。这些葡萄酒的风味物质、单宁、酸度和酒精互相支撑、和谐共融,使葡萄酒拥有精妙的结构和复杂的深度。那么,诸多葡萄酒人追求的“口感平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影响葡萄酒的“平衡”

一瓶葡萄酒主要由酸度、酒精度、糖分、单宁和水分这五大元素组成。这五大元素在葡萄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是比例妥当,那这酒就会是一款“口感平衡”的葡萄酒。某项元素要是过多或者过少的话,都会破坏葡萄酒的口感。

酸度。酸度是葡萄酒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酸度源于葡萄中的酒石酸和苹果酸以及发酵产生的琥珀酸、乳酸和醋酸。在葡萄的成熟期期间,果肉中糖分的升高会带来酸度的下降。因此,酿酒师在决定是否要采收葡萄时,会考虑果肉中糖分与酸度的比例是否协调。适中的酸度会使一款葡萄酒尝起来更活泼;过多的酸度则会让人感到极不愉悦;而酸度不足则会使该款酒过于单调和松弛。

酒精度。很多人在买酒时会首先考虑酒精度数这个因素。过高的酒精度数除了会给喉咙带来灼烧感之外,还很可能让你在第二天仍有“宿醉感”。

糖分。葡萄果肉中的糖分水平在葡萄最成熟的时期里将达到巅峰,糖分的主要作用便是在酵母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发酵过程中剩下的糖分叫做残留糖分。过多的残留糖分将会使葡萄酒尝起来过于甜腻,而糖分不足又往往会让葡萄酒变得尖锐干涩。

单宁。单宁究竟是什么呢?通常来说,人们无法通过闻气味来感知单宁的存在。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靠口腔后部的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多数情况下,单宁的存在会使葡萄酒的口感显得更加干涩,但适量的成熟单宁也能使葡萄酒如天鹅绒般的柔顺。

水分。最后一项因素是水分。水分在葡萄酒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85%。其主要作用是平衡以上四种元素,使你的葡萄酒口感更加地平衡。

感受葡萄酒的“平衡”

葡萄酒的平衡包含各种颜色之间、香气之间、风味之间、颜色、香气和风味之间的平衡,也包括葡萄酒的酸度、甜度、单宁含量、酒精含量之间的平衡。

外观、香气和风味的平衡。颜色、香气和风味的平衡,实际上指颜色之间,香气之间,风味之间,颜色、香气和风味之间的平衡,香气之间存在相互加强和减弱的作用,风味之间也存在相互加强和减弱的作用。任何一种香气和风味都不能太过突兀,不能掩盖其他的香气和风味,那些辅助性的香气也不能够喧宾夺主,而应该安分守己,譬如葡萄酒中常见的橡木味,如果过重的话就会掩盖葡萄酒的果香,适得其反。有的白葡萄酒的颜色是漂亮的金黄色,有香气,但如果它的酸度很弱,就是没有劲的软弱涣散的酒。

味觉的平衡。味觉的平衡很突出,因为它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和触觉,涉及酒中的酸、甜、苦、咸、辣、酒精这几种感官感受。甜和酸通常能相互综合,缓解彼此的味道。甜味也可以和苦味综合,掩盖苦味;甜味还能减轻单宁的涩味。但苦味和涩味会让酸味更酸,酸味加重了涩味。咸味会加强酸、涩、苦味。酒精能加重涩味,辣也能加强酸味和涩味。

酸度的平衡。酸度赋予葡萄酒清新、清脆的品尝感。酸有洁净嘴巴和让上颚焕然一新的效果。通常,种植于凉爽地区的葡萄有较高的酸度;其酿造的酒具有较高的酸度和清新度。酒中的酸度不足,通常使葡萄酒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相对于其他成分而言,高酸度的葡萄酒品尝起来酸、涩口,留下未成熟的印象(果实不成熟),低酸度的葡萄酒尝起来单调、不清新。高酸度使收敛性更明显,葡萄酒酸的特性会随着陈年变柔和,从口感上,酸度从低到高会让酒依次表现为这些词语形容出的口感:肥厚、柔软、清爽、活跃、爽脆、尖酸和过于青涩。

酒精度及残糖量的平衡。葡萄汁里的糖类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酒精,从而提升葡萄酒的酒精度。残糖越低,酒精含量越高,可以保证酒精的甜味与酒中的酸味相互平衡,同时酒精含量又不可以过高,否则酒精的甜味就会被其浓烈性所掩盖,无法在口腔中营造出一种温暖、柔和的口感。糖分和酒精之间也存在一种精妙的平衡,含糖量越高的葡萄酒,只有相应地提高其酒精含量才能使之和谐,因为糖分的甜味非常单调,需要酒精的灼热感来平衡,而同又不能使酒精的灼热感过于突兀。

单宁的平衡。单宁是构成红葡萄酒口感结构的主要元素,也会在口腔内产生涩感。葡萄酒给您味觉带来的总体感受会体现出酒体的结构。一些酒可能表现得酒体轻盈,另一些则会相对丰满厚重。单宁会减弱果香,如果需要酿造以果香突出、清爽自然的葡萄酒,单宁含量则不应该过高,如果酿造适合长期陈酿的干红葡萄酒,则应该提高单宁含量,因为单宁是红葡萄酒陈酿的保障,没有单宁,葡萄酒贮藏就是个问题,另外需要稍稍降低酸度,保证味感之间的平衡。单宁含量的细微变化由低到高可以描述为:松弛、柔和、平淡、结构明显、收敛或刺激。

    关键词:单宁 酒精度 葡萄酒  来源: 葡萄酒研究  佚名
    (责任编辑:李磊)
  • 上一篇:你知道葡萄酒为什么要“吐酒”吗?
  • 下一篇:我们喝的酒去哪了?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