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
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此时关羽张飞赶到,乃借以脱身。
曹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设宴的,而刘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怀疑。
为何古代的酒要煮呢?煮酒有什么好处?
古代常喝的酒不是我们现在这酒(如啤酒或白酒),都是水酒和黄酒,其中以水酒最为普遍,制作简单方便又可以解决温饱,水酒在天冷的时候一定要热了才能喝的(否则太冰,同时由于含糖量太高,也须通过加热进行糖化转为乙醇)
这样喝起来才不会坏肚子和容易消化,同时够酒力,当时他们喝的就是这种水酒(因为里面放了青梅,也只有水酒可以加这种东西,如青梅、桂花、枸杞、鸡蛋等,这样喝起来更别有一种风味)
《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
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
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所以经常能看到历史你的人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