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酒业协会发起主办的“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的深入推广,对于广大群众,相信已经有很多人知道每年10月的第三周是“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有人感觉大快人心的同时,也有人甚至怀疑:“酒企为何要呼吁理性饮酒,喝酒越不理性,不是卖得越多吗?”“这该不会又是酒企的促销宣传吧?”……
这也难怪,有些朋友自认为“深谙谋略之道”,以为每一个“名头”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而又人尽皆知的阴谋。然而,这一次他们错了——正如车企要宣传安全驾驶一样,酒企宣传理性饮酒,事实上也是在阐明一个观点:并非酒不好,问题还在于喝酒的人,以及应该怎么喝酒。
就像武松在景阳冈下,店家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岗”,他偏要喝十八碗,如果真的葬身虎口,他又能怪谁呢?理性的反面是感性,人是“感情动物”,面对美好的事物,难免把持不住。而酒从某种程度上说,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是情感的润滑剂。面对相思、痛苦、烦恼、忧愁的时候,又是一剂良药。所以小品里说:“不喝不喝又喝了,晃晃悠悠回家了。不知不觉睡着了,睡着醒后后悔了,晚上酒场又去了。”
当今社会,不良饮酒之风盛行,“敬酒不喝就有罚酒喝”,“喝酒驾车”,“未成年人喝酒”,这些现场给酒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今天的酒业发展,理应改变传统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正面宣传,健康饮酒。多年来,正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汾酒、古井等一大批名酒企业,在抢险救灾、捐资助学、精准扶贫、产业带动等公益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于酒企而言,宣传理性饮酒,树立自身形象的重要性。
什么是理性饮酒,除去未成年人不饮酒、饮酒不开车等话题,同样作为一名白酒的忠实消费者,笔者浅见:首先,理性的饮酒是价值观的转变。今天的社会,特别是年轻人的社会,更多是追求个性化、追求自我价值,对酒的选择上也是一样,过去“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好比今天你请两位女性朋友吃晚餐,品的是玫瑰酒,如果是两个男性朋友,那养生酒也是不错的选择,这就是一种个性化。其次,饮酒有量,不唆使、不逞强、不过量。过去玩笑话说:“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能培养。”而今天我们看马云如何杯酒识人:“自己不会喝酒,但好强硬撑,结果三杯未下肚,就面红耳赤,开始手舞足蹈,之后又是烂醉如泥,丑态百出,这类人不会重用;自己很能喝,但装着不会喝,并一边想方设法唆使别人喝,不看到别人烂醉倒地不罢休,这类人阴险狡诈,也不会重用;那种自己会喝酒,依自己的酒量去喝,对别人不劝酒、不唆使,悉听尊便,则可以放心重用。”所以饮酒还是要有自知之明,适量饮酒有益身体健康,而过量饮酒即伤身又影响个人形象。另外,要做到理性饮酒,就要懂酒,了解酒的文化。酒是怎么酿的,好酒有什么特点,怎么健康饮酒……消费者理性饮酒,酒的市场才能理性,企业也才能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这里所谓的酒文化,不是狭义的酒企自己的品牌文化,而是站在整个酒业的高度,弘扬宣传中国酒文化。这一点很值得向欧洲的葡萄酒学习,酒的等级、品评、配餐、品种、产地……形成一整套葡萄酒文化,便于推广宣传。
无论如何,理性饮酒是当今值得提倡的社会文明,其对饮酒者有益,对饮酒者身边的人有益,对酒企发展有益,对社会有益……既然百益而无一害,那我们何乐而不为,马上到来的这个周五(10月20日),都去关注与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