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人,给外界的印象是好客、能喝。事实上,酒文化浓厚的山东,不仅是我国白酒消费大省,酒的产量也不小,位居全国第三,2016年酿酒产量达到了112.64万千升。但不同于四川等同类省份,山东至今没有一家白酒生产企业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长期以来也没有形成全国知名的白酒品牌。为何山东白酒企业做不大也做不强?
山东酒企小散弱
贵州有白酒行业老大茅台,四川有五粮液、泸州老窖,江苏有洋河、今世缘,山西有汾酒,河北有老白干酒,安徽有古井贡酒、迎驾贡酒,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较为知名且已经上市的白酒企业,但是作为全国第三大产酒大省,山东却无一家白酒企业上市,市场的发展现状是小、散、弱。
近日,一位山东省从事酒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作为产酒大省,山东省有500多家酒企,但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只有100家左右,营收超过20亿元以上的只有十几家,50亿元以上的一家没有。随后,中国商报记者向一些山东酒企求证获悉,此数据还是将山东酒企的房地产等副业收入包括在内,若只考虑酒的收入,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恐怕只有十几家。
确实,山东酒企遍布省内,几乎每个市甚至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白酒品牌。但按营收规模来看,山东酒企却非常落后,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白酒行业一般按照营收规模对酒企进行划分,茅台、五粮液、洋河的市场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属于第一梯队,而10亿元规模以下则属于小酒企。
而山东排在前列的白酒企业营收恰恰很多都是10亿元以下,业内人士分析说,花冠、景芝是山东销售量最大的白酒企业,营收规模达到了20亿至30亿元,古贝春、扳倒井、泰山等在山东相对知名的酒企营收则保持在十几亿元的水平,还有很多县级酒企规模不到10亿元。
除了规模小以外,山东的酒企主要立足本地市场,向外扩展也大多局限在相临省份。古贝春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古贝春酒类业务的营收在10亿元左右,好的时候能达到12亿元,以山东和河北市场为主。
孔府家酒相关负责人也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孔府家酒主打山东市场,尤其是济宁市场,山东市场的销售额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而近两年发展较快的温和酒业目前只在山东区域销售,几乎集中在临沂市场。资料显示,地方品牌占据了山东白酒市场85%以上的市场份额。
缺少名酒基因?
为什么山东酒企做不大也做不强?对此,山东温和酒业集团总经理肖竹青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山东酒的特点是度数低,具体而言,全国一线名酒的度数一般为53度左右(普五为52度,飞天茅台为53度),而山东酒的度数一般为36度到38度之间,可能无法适应全国消费者口味。
除了度数较低,山东酒在制作工艺、口味等方面也缺少自己的风格、特点。白酒营销专家晋育锋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鲁酒的个性风格不够鲜明,严重制约了山东白酒企业走向全国。
具体而言,茅台、五粮液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汾酒以“汾老大”著称,洋河在上世纪90年代转型为绵柔型白酒。从省份看,山西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为主,北京以二锅头为主。
“虽然目前山东酒企多做芝麻香型白酒,但这是2010年才转型的,近几年刚刚确立了山东酒的风格,而在消费者的市场认知中,鲁酒还是缺乏个性。”晋育锋说。
除了鲁酒自身缺乏特色等原因,山东没有知名白酒品牌还有历史因素。晋育锋介绍说,在计划经济时期,白酒的计划调拨量大小与其是否是名酒关系密切,一线名酒、二线名酒、区域酒的统购调拨额度逐个递减,即当时的名酒企通过较大的调拨额度可以迅速扩张,进一步增加知名度,从这一点看,目前包括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汾酒等在内的全国性知名白酒品牌迅速形成也有所借力。
“而山东省自古无名酒,鲁酒向省外的调拨量很小,更使得其在全国扩张困难重重,进一步限制了其知名度的提升。”晋育锋如是说。
虽然自古没有名酒,但山东酒企曾经多次获得央视广告的“标王”称号。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央视广告被收众多酒企关注,竟得“标王”意味着一飞冲天,而山东多个酒企曾榜上有名。例如1994年央视标王孔府宴、1995年央视标王秦池都是山东酒企。
然而他们在后续发展中却逐渐没落,如今孔府宴只有2亿元左右的营收。对此,肖竹青分析,山东酒企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原因是其营销转型不到位,转型太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五粮液等酒企都在强化服务,进行控量和渠道管理,完善渠道深耕,加大投入做终端店、专卖店等模式,而山东酒企却没有跟上转型步伐,这使得其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