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成本价的高端纯粮酒、7天速成的“二十年洞藏”、还有所谓的“特供酒”;从“陈静替父卖酒”到“散酒灌装的洞藏酒”,一波又一波的“三无网红酒”汹涌而来。
在“热闹围观”的背后,又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在酒行业,所谓的低成本、高品质的“网红酒”,是否真的如此好?“物美价廉”的大便宜,真的好占吗?这些网红酒的违法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作为被黑心商家“割韭菜”的消费者、老实本分的中小酒企、所在地的白酒产区品牌,到底谁更受伤?从另一面看,大产区内的中小企业如何摆脱这样的“套路”,又该怎样谋求真正的出路?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1、“三无网红酒”屡禁不止?背后原因……
事实上,针对网红酒、长毛酒、洞藏酒等这类乱象,各地尤其是知名白酒产区的酒协等组织都曾经进行过整治,2017年、2018年都能看到不少官方文件的出台。
酒说(微信号jiushuo99)在调查中发现,茅台镇的不少小酒企有类似的“网红酒”在售卖。那么,长毛酒、网红酒等乱象为什么屡禁不止?甚至闹出最近这类社会化事件。事实上,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从这些企业来说,“三无网红酒”的违法成本低,暴利空间巨大,不惜铤而走险。这一方面体现在其网红产品比正规酿造的产品成本要低很多(尤其是打酱酒旗号的),另一方面即使被查处、被罚款,但对于他们来说牟利要比被罚没的要多得多;
其次,从监管方来说,由于酿酒的技术门槛,往往法律很难有适配的具体标准,而只能从生产销售资质、违法传播等方面入手,致使对那些善于打擦边球的企业难以监管到位;
再者,从消费者来说,由于这些“网红酒”的价格低廉,相比于其它高端白酒来说,在价格上更具诱惑性;再加上广告宣传中的各种天花乱坠,消费者很容易为了贪图便宜,而选择轻信购买。
2、赢家?输家?
谋私利的“极少数”和受伤的“大多数”
调查中发现,“网红酒”出现的重灾区,也往往是白酒的大产区,包括茅台镇、泸州市、宜宾名优白酒产区等。然而,“博出位”、“冒恶名”的极少数不规矩者,却往往给产区品牌和大多数的“老实酒企”带来巨大伤害。
最值得警惕的是,一旦“被割韭菜”的消费者开始对产区品牌,出现错误性的认知、甚至“都这么说”的时候,或许从厂家到消费者,从白酒产区到名优白酒企业,当然还有这些大产区下的中小企业,可能大家都是最后输家。
对此,贵州茅台镇老生常谈酒业总经理苏勇有着深刻理解。像大多数茅台镇的企业一样,这几年“变得太快”的行业对老苏充满了诱惑和挑战。
他表示:前几天和从事电商卖酒的同行们聊天,对方普遍反映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销量下滑往往在20%~40%之间。
随着消费信息的对称化和品牌意识的加强,消费者变得精明起来,不注重质量,只注重销量,也将会被行业淘汰,甚至有朋友预测2019仁怀茅台从事电行业酒类销售公司将出现关门潮!
大家都知道培养一个新品牌有多难,成本有多高,那么那些没品牌的中小型酒企怎么活?可能前几年靠原酒输出还能挣点钱,但现在都在提倡“自建产能窖池”,卖原酒也只能变成“地下”的工作了,除了谋求转型还能怎么办?
于是我们看到了“网红酒”这种“歪路”、甚至邪路(违法),但是放在商业生存的残酷法则下,这种玩法背后多少有一些无路可走的无奈与不甘。
但是,另一面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现象和积极信号的出现。
以贵州企业来看,由于酱酒的火热,越来越多外埠大企业选择收购茅台镇甚至仁怀市的优质企业,比如劲酒、洋河等都已经涉足;还有一些中小企业通过保障品质、打造品牌、构建圈层,做出了“小而美”的经营模式,酣客公社便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个。
苏勇认为,白酒行业正在回归到“好酒自然会说话”的状态。特别是在酱香酒领域,工艺的特殊性与时间成本的不可替代性,品质营销显得更加关键。
小编了解到,以老生常谈酒业为例,这几年效益其实是稳中有升的,推出三个主打系列:苏氏家酒、八一军旗红和书石酒,每一个系列背后都有明确的细分目标人群,再结合一些客情团购关系与过硬的品质,消费人群也在有效扩大。
现在,大产区下这样“小而美”的企业案例越来越多很多,许多做真酒的“老苏们”通过人脉等圈层渗透维护着自己的口碑,更维护着产区的招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茅台镇、杏花村等都可以成为叫得响、值得信任的产区品牌。
3、“网红酒”背后的冷思考
事实上,除了在生产和供应链环节,厂家和商家的各种唯利是图导致了“网红酒”的屡禁不止外。回顾近几年“网红酒”案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发现厂家卖酒的套路是“煞费苦心”、违法手段层出不穷:
这些“网红酒”的制造与贩卖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链,厂商散布的平台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实体店、电视购物、网络电商再到社交平台,很多人都直呼,“这些“网红酒”居然比踏实做酒的企业,日子更滋润”!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华丽噱头的卖酒信息。何为真,何为假?这在消费者的眼中是很难真正去分辨真伪的。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的信息认知,才给了这些制假售假的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在信息平台的多元化下,人们更安逸于碎片化阅读,抖音、快手的娱乐价值、今日头条的资讯价值、大V公众号的舆论引导价值,开始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特征,然而这些重要的信息高地往往被错误利用。
不法厂家、商家也恰恰是看中了这些平台的巨大流量性,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轮番上演一出出“闹剧”。
于是这些平台充斥着各种打着名酒擦边球的“纯粮老酒”,或凭着做旧的包装、或演着诱人的故事,或借夸张的促销手段,利用监管的漏洞,挑战行业底线。
作为消费者,这些夸张的广告、虚假的故事、捏造的情怀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他们无法洞察真相,也很难做出判断。
在此,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行业都需要规范,消费者有权知道真相。更重要的是,整个白酒行业的大环境在不断的净化和提升中,深处其中的每一位,都必须要以切实行动来维护行业;对于那些仍抱有侥幸心理的厂商们,他们头上悬着的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使能得“一时利”,也终究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