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2017年,李克强总理继续强调“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工匠精神”是近2年来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从短缺到过剩,呼唤匠心回归
新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当时的中国各种产品都处于极度短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来产品,满足各行各业和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产品就不愁销。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出了让世界瞠目结舌的发展奇迹,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位居全球第二,新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30多年粗放式发展在创造了财富和产品同时,也带来了发展问题,那就是各行各业的产能过剩。
白酒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同样取得了规模和效益的跨越式发展,即便经过了3年多的调整期,2015年中国白酒产业规模仍然突破5000亿。如今的中国白酒产业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因此各种产品概念和销售模式层出不穷,其实这些都不能成为解决中国白酒理性和健康发展的关键。从短缺到过剩,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从简单的物美价廉,转向对品质的苛求,时代呼唤匠人精神回归,行业呼唤匠心产品回归。
匠心没有过去时
有人认为匠人是对一种工作的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缺少创新,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
对精湛工艺的信仰式追求,利用一切技术条件,创造性地克服各种困难,打造极致产品,是传统匠人的做业模式。在现代社会,人们积极创造了各种提高效率的设备和方法,从而极大丰富了人类物质文明,但企业如果想要制造出被人们认可和信赖的产品,同样需要充满对行业和产品的敬畏之心。
德国是一个有8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同时拥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曾经的德国,也经历过粗放式发展,二战之前,德国的产品因为质量差,在出口英国、法国的时候被贴上“Made In Germany”,成为次品的标签。为了洗刷耻辱,德国在结合现代生产技术的同时秉持“匠心”,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制定了各种严格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让德国制造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德国的经历告诉我们,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更需要匠人精神和匠心产品,唯有如此,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才能拥有不断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浮躁的中国白酒,不变的匠心传承
中国的白酒行业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是一个匠人和匠心产品频出的优秀行业。从100多年前中国白酒巴拿马斩获至高荣誉,到深受国人好评的中国名酒,中国白酒从不缺少荣誉和好产品。
如今,移动互联网将全球带入了信息时代,让中国白酒这个传统行业也面临着全新的商业环境。各种创新纷至沓来,颠覆行业的声音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变化,白酒企业决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故步自封,但也正因深处浮躁环境,酿酒人更要坚守内心对于品质的那份执着,我们要看到匠人精神和匠心产品才是赢得未来消费者青睐的终极武器!
由量到质的转变,是中国白酒转型的最后一公里,喧嚣之后,匠心归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儿,酿好酒,卖好酒,在企业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匠心”成为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打心底里接受的理念,秉持“匠心标准”去做产品,做营销,做品牌,才是中国白酒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