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商不提前注册商标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其中有文化和语言隔阂原因在内。与此同时,个别中国贸易商会提前抢注相关商标,也导致进口葡萄酒中文商标纷争不断。]
数年前,如火如荼发生在欧洲最大葡萄酒商法国Castel身上的“卡斯特”中文商标争夺战,这一幕又在重演。不过,主角已变为富邑葡萄酒集团(下称“富邑”),这家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也是知名葡萄酒品牌“Penfolds”的母公司。
在中国市场,“Penfolds”的中文名,习惯性被译成“奔富”,甚至在富邑的对外宣传口吻中,常常带有“奔富”二字。然而,多年来,令富邑难以启齿的是,实质上它并不拥有“奔富”二字的中文商标,该商标在多年前已遭他人抢注。不仅如此,市场上还出现已注册成功且带有“奔富”二字前缀的酒类商标以及相关的葡萄酒。
富邑近日高调公开“打假”,试图将一家拥有“奔富酒园”中文商标的葡萄酒公司RushRich告上法庭。在此之前,富邑也意欲尝试通过多种方式争夺奔富中文商标。
葡萄酒资深专家、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惠对记者说:“无论是卡斯特案,抑或是奔富案,背后都折射出进口葡萄酒商商标保护意识不强问题。”另有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在进入到中国市场销售过程中,进口葡萄酒商不提前注册商标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其中有文化和语言隔阂原因在内。与此同时,个别中国贸易商会提前抢注相关商标,也导致进口葡萄酒中文商标纷争不断。
富邑打响商标争夺战
2018年农历新年刚过,富邑选择在其澳大利亚大本营向仿冒旗下品牌的生产商“开炮”,主要目标对准有中国背景的葡萄酒公司RushRich。
富邑在对外发布的声明称,它已向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提起法律诉讼,起诉仿冒公司品牌的葡萄酒公司RushRich,控诉其在澳大利亚所实施的针对富邑标志性品牌Penfolds的一系列行为,包括其误导性使用“奔富”商标(Penfolds品牌的中文译名)。
富邑方面认为,这些仿冒Penfolds的葡萄酒是通过南澳大利亚的散装葡萄酒供应商和第三方装瓶商在澳大利亚采购和装瓶,然后贴标出口的,“这些标签模仿了Penfolds奔富葡萄酒的包装,侵犯了公司在澳大利亚对Penfolds的权利和BENFU(奔富)的商标权。”富邑方面强调。
RushRich方面在第一时间也进行隔空反驳。一家声称拥有RushRich法定商标专用权利的曾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曾氏文化”)公开回应称,RushRich为它们在中国(已经成功合法注册)和澳大利亚(最早注册和使用,正在等待发放注册证书)依据两个国家的法律分别注册的第33类商标,依法受到两个国家相应法律的保护。
同时,曾氏文化还称,除了上述商标外,它们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依据两个国家的法律还申请、使用其他相关的第33类中文和英文商标,包括“奔富酒园”、“澳大利亚奔富酒庄”和“奔富+RUSHRICH”等。
面对曾氏文化的反驳,富邑方面对记者表态称“不作任何评论”。
富邑挑起的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此前“奔富”中文商标争夺战的延续。公开资料显示,最早在1995年7月19日,该商标已被广东白马酒业有限公司注册。然而,该商标到期后白马酒业因内部原因未能进行续展而被商标局注销,并且重新变成公共资源。2006年10月16日,一位名为李琛的提请注册“奔富”中文商标,最终于2009年7月28日注册成功(注册号为5662026)。
为了夺回“奔富”中文商标,富邑于2012年对“奔富”中国地区的商标先后提交撤销以及无效申请。2017年1月1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做出终审判决,确认李琛注册的上述“奔富”商标因未能有效证明将商标应用于葡萄酒相关业务的真实性而被撤销。然而,这仅仅是富邑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公开资料也显示,李琛于2012年10月18日还申请了另一个注册号为11618650的“奔富”中文商标,至今仍处于有效状态。
从此前起诉李琛到现在扩延到RushRich,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富邑的商标争夺案短期内难以分胜负,但这一次的起诉,显然富邑是有备而来。“在中国市场一时半会还无法解决商标问题,选择在澳大利亚本土起诉,从上游打击贴牌商,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有效维护公司品牌形象。”王德惠说。
比卡斯特案更加复杂
富邑并非是行业内第一家深陷中文商标纠纷的进口葡萄酒商。此前欧洲第一大葡萄酒商法国Castel有过类似遭遇,甚至轰动市场一时。让人唏嘘的是,时隔几年后,历史会再度重演。
1998年,法国Castel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由于缺乏渠道、品牌和价格优势等,Castel产品并未能真正打开市场。2001年,Castel联手张裕推出高端酒“张裕卡斯特”,此后“卡斯特”在国内成长为家喻户晓的葡萄酒品牌。不过,彼时的Castel并未意识到要注册该中文商标,致使商标遭到抢注。
2002年,一位名为李道之的温州商人通过受让的方式获得“卡斯特”中文商标。Castel试图通过撤销或协商转让的方式争回该商标,未果。2008年,作为“卡斯特”的中文商标持有人的李道之成立了上海卡斯特酒业公司,从事运作法国进口原瓶葡萄酒。至此,谁“傍”谁的名牌,一场横亘于Castel与李道之之间、长达数年的商标之争闹得不可开交。
直到2016年初,这场纷争才真正得以落下帷幕。Castel的中文改名也被视作是无奈之举。
反观富邑,为何此时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王德惠说,近两年,奔富在中国市场火起来后,相继出现了五六个跟奔富有关的商标,其中有好几个已经拿到了中国商标权,还有像上述“奔富酒园”这样的,不仅拿到商标权,还在澳大利亚成立相关的奔富公司生产葡萄酒。随着越来越多类似的情况出现,富邑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到威胁。另外,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水货、造假问题也在困扰富邑。
在王德惠看来,眼下的奔富商标一案,复杂程度远甚于上述的卡斯特。“原先拥有卡斯特商标的只有李道之一家,虽然也在法国找了一家公司生产相关卡斯特产品,但毕竟也是一家,现在拥有奔富相关商标的,却有多个主体对象,如奔富中文商标属于李琛一人的,奔富酒园又属于另外他人;现在的环境跟背景不同于当年,现在的进口酒种类繁多且杂乱,中国的商标法也有所调整;另外,澳大利亚法律又牵扯其中。种种原因,加大了奔富商标案的复杂性。”
“富邑目前将主要矛头对准RushRich,主要是旗下的奔富酒园品牌近几年后者发展势头不错,产品又在澳大利亚灌装,对富邑来说,如果不进行正本清源的话,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奔富酒园’就是奔富。”王德惠认为。
进口葡萄酒商商标保护意识缺失
无论是Castel的商标纷争,还是富邑,在王德惠看来,归根到底,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进口葡萄酒商身上。“在商标保护上,中国法律可能存在规定不清晰之处。但还是跟进口葡萄酒商知识产权、商标保护意识不够等直接相关。有很多知名的进口葡萄酒品牌,进入到中国市场推广过程中,普遍都出现这样的问题。”
“富邑为何没有做好商标保护问题,据我所知,其实富邑开始在中国销售一段时间后,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只是这种司法诉讼周期太久,而其品牌知名度又在几何级发展,导致更多的利益纠结进来,最终导致事态复杂化发展。”Penfolds品牌中国经销商之一、北京酒易酩庄董事长张言志对记者透露。
张言志表示,目前奔富的商标之争对经销商层面影响不大。“我们正规的经销商体系其实对山寨或类似的擦边球产品根本不在意,因为我们分得清真假,影响的是一些摇摆型的客户以及对葡萄酒不了解的消费者。”
据记者了解,在进口葡萄酒行业,长期存在个别贸易商专门抢注商标的情形。“大多数生产商的产品刚进入到中国市场时,它们无法立即注册中文商标,原因在于文化和语言隔阂,只有产品卖了一段时间后,才会形成约定俗成的中文名称,但这个时候再进行注册商标时就会遇到抢注纠纷;还有一些生产商也会提前注册中文商标,但其进口商标或经销商未必会采用这个商标。我接触过一些名庄,它们一开始认为只要原文注册商标就可以了,但当市场上约定俗成的中文商标越来越有名的时候,被山寨的情况就出现了,最终面临的局面是,逼迫它们要么花钱了事,要么重新注册一个中文商标再重新推广。”张言志说。
张言志也谈到,贸易商抢注的行为恶意与否,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大多数国外生产商并不提供市场费用,如果贸易商注册了某中文品牌并持续投入,且推广多年,两者的代理关系结束后,这个中文商标的归属和道德问题就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的。
主要从事葡萄酒进口业务的东鹰酒业销售总管对记者表示,进口葡萄酒商不提前注册商标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原因之一也在于葡萄酒品种太多,如果每一个品种都要注册的话,对经营企业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