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经历了调整与提高,在2018年进入小步快跑。春节前后,行业、企业多重数据“来袭”,令酒业人士颇有些应接不暇。然而,透过众多的数据与比较,我们不难描绘过去的一年中国酒业的整体走势,管窥行业发展路上的新思考、新现象。
2017年的行业整体数据令人欣喜,白酒行业走出低迷的态势得以延续,茅台、五粮液等的良好表现,令行业整体信心大振。无论是二线,还是三线区域品牌,都涌现出颇具实力的领军企业,而在大单品战略基本调整到位的背景下,清晰的产品定位,再加上消费升级的外部环境,让一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产品重新回到百姓的餐桌。
新的消费群体、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消费观念,如同强大推手,将传统白酒推向新的“天地”,适应新环境,把握主动,在新现势下创新求变,成为摆在白酒厂商面前的当务之急。
横向来看,与白酒相比,葡萄酒与啤酒、黄酒的境遇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从消费需求上观察,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政策导向的影响逐渐加深,消费者餐桌上的白酒明显少于从前,而葡萄酒、啤酒的需求似乎填补了一部分需求,在从业者的印象中,葡萄酒与啤酒应该具备更好的成长空间与态势。但统计数据却没有体现出明显的趋势变化。这只能说明,白酒之外的其他酒种没有更好的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没有及时的填补餐桌上的酒类空间,任由酒类消费的规模呈现出数量上的萎缩。而几大酒种的销售数据与利润率统计也证明,葡萄酒、啤酒等酒种在提升产品结构与利润上的努力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入二月份,酒类各大上市公司的年度预报也陆续映入人们的视野。从各家积极主动的披露态度看,去年业绩应该不错,大家的“心情”可谓大好,这些前两年“拖延到最后一分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应了那句“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谚语。然而,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与外部环境仍未摆脱充满变数的格局,除茅台等个别企业外,行业中的大多数仍远未达到自由王国的乐观境界,努力前行仍是企业必须经历的现实。
新的一年,精彩也许正在茅五洋泸以外的“战场”上演,几年巩固基础的行业调整,让一些企业挤掉水份,更加自信的专注于主业,重拾“百亿梦想”正是时候。
如果说2017年是价格年,各企业发力与关注的重点在于价格,纷纷主动出击占领茅台、五粮液等一线产品腾退出的价格空间,但新年伊始茅台价格的调整反而将真正考验后续企业的实力了——品牌价值能不能真正与价格长期匹配,观察你的价格与受欢迎程度就一目了然。
2018年,推出产品可能成为不少酒企的新热点,毕竟产品的更替能在价格、品牌和消费者中间找到更多的平衡点。
形势不等人。新的一年,酒业发展的环境与基础还将有哪些新的变化?酒行业未来在产品、品牌、价格等诸多方面将有哪些趋势?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行业进行展望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