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年报出来了,经营数字上因为预增早就公告过,没什么好聊的。而白酒业的复苏,老唐在2013年底鼓吹的时候,质疑的人挺多。
今天谈,可能没什么人质疑了。共识聊起来就没什么乐趣了,扯扯洋河那令人恐惧的执行力吧。
从资产负债说起。洋河总计338亿总资产,105亿负债。细看105亿负债,全是经营中的各类应付款项,以及经销商的返点和保证金什么的,没有有息负债。
也就是说,洋河地位强势,占着别人的钱自己用。报表上的净资产数据,实际是低估了,只要企业存续,这种占便宜的事情,洋河必将会滚动着做下去的。
资产的主要构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银行理财产品加起来约100亿,固定资产、在建、土地等加起来又是100亿出头,存货111亿,12亿投资,简单明了。
销售上,去年卖出去21万吨酒,营收160亿,位居白酒业老三。这个不可怕,毕竟咱们也是城墙上的麻雀,见过茅台五粮液的。
但可怕的是,这家企业卖出去160亿,居然99.5%收到的是现金(2015年销售收现195亿),0.5%收到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只有几乎可以忽略的600万左右的应收账款(即使把计提的坏账准备加回去,也才800多万)。
难以想象吧,不要说五粮液,就是茅台也做不到。做不到啊!
从这个数据上看,洋河在财报里说自己“深度管理700多家经销商,直接控制3万多地面推广人员”那真是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这执行力太吓人了。你可在生活中见过卖190亿产品(含税),只产生600万应收账款的企业?
酒好不好喝,是个性的话题,但洋河卖得好却是铁的事实。论品牌号召力,客观说洋河和五粮液甚至老窖都还是有差距的。但她怎么就卖的这么顺畅呢?看看员工构成,也许能发现一些端倪。
洋河员工合计13291人,其中销售人员4088人,占比约31%,2015年卖了21万吨酒。
再看五粮液,2015年卖了13.8万吨酒,营收216亿(显然五娘的销售均价要高出洋河一大截)。
五娘的销售人员有多少呢?财报数据是488人,占员工总数(25940人)不到2%。大量的人员是干什么的呢?生产。
五娘的生产和技术人员合计24307,占比近94%,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生产车间。洋河呢,生产和技术人员合计7650人,占比约58%。
从人员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对于销售活动而言,五娘更依赖于经销商,而洋河则更依赖于销售员工的参与。
再想想那个600万的应收账款数据,意味着每位销售员,一年产生约460万的销售额(含税),只产生不到1500元的应收款。狼,群狼,一大群狼。
而且,洋河产品的毛利率其实不低的。报表数字上虽然只体现约63%,但由于洋河报表是把消费税及附加是算进营业成本里的。
如果按照五粮液的同口径算的话,洋河的毛利率约75%,比五粮液的73%还略高。
要说这执行力哪里的来的,恐怕看来看去还是要回到股东名册上去。在洋河的股东组成里,有两个角度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狼性的来源。
一是持股,前董事长杨廷栋直接持股1400万股,对应市值近10亿。加上实际由管理层持股的蓝天和蓝海,合计持股4600万股,整个公司的核心人员有超过30亿身家在上市公司里,公司多赚的每一分钱,都会通过市盈率的变压器,让他们直接计算出自己身家的增减。
二是股权结构。国资委控股的洋河集团是第一大股东,但控股仅34.16%,而第2~第6大股东(公司管理层及合作伙伴)合计持股41%。
很明显,没人可以独大,国资委不可以,管理层也做不到。双方形成了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
这可能就是洋河狼性的来源,也是洋河在其品牌号召力、产能、产品等方面并不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杀进中国白酒业三强,不仅远远地将其他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且其杀气已经直逼老二的颈项了。
市场之所以会给洋河一个基本等于五粮液的估值,这个股东名单及其带来的执行力,恐怕是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