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广告禁令来袭,酒该如何寻求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2015-05-21 10:30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将于2015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版,明确规定出四条与酒类广告相关的准则。其中三条广告禁令充分考量酒业社会责任:酒类广告禁止出现诱导、怂恿饮酒或者宣传无节制饮酒;禁止出现饮酒的动作;禁止表现驾驶车、船、飞机等活动。

依次来看,这三条广告禁令从国家层面提示消费者:告别劝酒和过度饮酒,回归理性饮酒;饮酒应有德,不鼓励消费者饮酒;醉酒驾驶等行为不被社会法律所允许。

在今年2015中国国际“酒与社会”论坛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何勇曾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酒不仅是饮品也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酒文化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而且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几乎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其实就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研究酒,是关乎行业发展,关乎酒与社会、时代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这三条酒类广告禁令被考量的社会责任之下,酒该如何寻求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社会矛盾累计于酒

《华夏酒报》记者在近期的一场酒业活动上发现,根据以往的了解,很多大众媒体都把酒水新闻列为一个小部分。而在当下,这些媒体纷纷开始开辟酒水专业板块,并配备专职记者采访酒水口。

为什么参与到酒水行业的人和媒体越来越多?

除了酒水行业存在的高盈利性外,记者由此想到“酒”这一种板块,其实在社会上关注度相当高。我们发现,在生活中很难找到一种载体,能够与人、与家、与国、与社会形成如此密集的沟通,但酒却是这样一种涵盖面十分之广的产品。

因为息息相关和关注度高,象征这个社会阴暗一面的“矛”与类同于社会光明一面的“盾”,都累计于酒身上。

酒惹起的负面话题相当之多,税赋征收、公务消费、代罪腐败、未成年人饮酒、假酒事件、地方保护,酒精依赖和酒驾车祸等,甚至延伸到家庭暴力和性侵害等等。

但我们又看到,上述这一切,都不是酒本身的问题。酒本无罪,怀璧其罪。作为一种商品,酒负面的背后人是根源。由于人与人的立场不同,但都希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社会规则则要求人必须放弃一部分利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矛盾势必滋生暗长,酒充其量只是这些问题的触媒。

看光明的一面,作为一个传统民族产品,白酒本身积极承担社会进步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传统形象大旗,成为社会交际中的必备品;深蕴文化,拥有比饮用普通饮料更多的酒德和酒礼。既可作为特殊嗜好品,也能发展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等等。

精神与物质的“一矛一盾”也累计于酒。

作为大众社会的大食品范畴,酒与其他类型的食品一样,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繁荣社会生活,创造社会财富,满足消费需求。

酒也是精神的范畴。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曾提到,酒类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产品,而是更多的被赋予了精神与文化的元素和人类情感寄托的元素。酒类本身存在承载着文化、变迁、精神依托,还是情感宣泄的重要载体。

酒与自然环境、生命健康、人文艺术、市场消费等等诸多范畴均有交集,在它们的交集中,我们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得以拉近,不经意的思想火花迸发出来。

酒类的市场消费,其实更多的是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体现。千百年来酒类文明史,酒类产品一直相随,历史证明了酒文化的魅力,也见证了酒与社会发展的变革。凸显了酒类产品的文化内涵。时至至今日,白酒的豪迈,黄酒的温婉、葡萄酒的时尚,依然是时尚符号。

“某种意义上说,人类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就意味着选择了什么样的消费文化。人们的消费方式和心理发生了变化,酒就会进一步提升空间创造机遇。”王延才说。

酒与社会和谐之道

酒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一在责任,一在理性。

尽管当前的白酒行业已现弱复苏,国内葡萄酒龙头企稳出现景气复苏,但相比过往“黄金十年”的华丽,中国酒业的发展势头已经减缓不少,整个行业都意识到了“调整发展”的重要性。

在行业调整期,侧重公益性的责任是行业的主题。

从去年开始,中国酒业协会正式启动“中国酒业公益战略行动”,倡导酒类企业积极参与,并邀请各类媒体和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实施。在已开展的诸如食品安全、拒绝酒驾、理性饮酒、健康饮酒、预防未成年人饮酒、环境保护和社会慈善等各类公益活动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行动”的系统性、计划性和可预见性,发挥“行动”由点到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引导和启发更多的酒类企业自愿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及相关方的责任,积极展示中国酒行业的形象,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应该是责任付出与信任收获的互动过程。付出的是责任,收获的是信任。关注社会责任看似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但其实是为自己带来可持续性发展。

根据国外的调研报告,关注社会责任能够带来企业信誉的改善,使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增强,增加企业生存的机会,包括有利于吸引更好的管理人才、增强长期的获利能力、留住和吸引顾客等,投资者也更喜欢对社会负责的公司。

而对酒类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首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企业声誉和品牌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和消费者的需要。

在当前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社会责任型企业和社会责任性产品,中国酒类企业当前在承担社会责任,正在把社会责任转变为企业的商机,同时淡化过去的功利色彩,重塑行业新形象。

在酒业理性消费层面我们看到,随着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文化修养和商业素质,高端消费者对饮用酒品之后的要求逐渐提高:在保持口气清新的同时,保持头脑的清醒。

此外,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不同,社交性饮酒越来越多了,不光是要求佐餐酒,餐前、餐后也会增加酒的饮用数量。选择增多,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都会选择。女性饮酒也在增加,质量要求逐渐提高。

这个角度意味着,追求理性饮酒的消费者将更看重饮酒的口感、品味、酒精含量等等,传统“喝多情深”的感情戏码将不会成为主流。重视人体自身健康需要打败社会舆论对人的压力,健康适度的饮酒看似是一个“壮士断腕”的举动,但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

不过,由于中国人的饮酒习惯建立在历史文化中留存下的感情基础之上,因此理性饮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饮酒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各个层面都负重累累,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更多的行业呼吁和文化回归。

王延才认为,在行业呈现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深度优化,质量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趋缓,价格体系下沉,市场回归理性的态势下,酒文化应该成为我们行业进步的支撑。酒类适应时代变革,还要与时俱进。

酒类消费文化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符合现代规律,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力度,客观务实地开展酒类新文化建设,迎合新时代的潮流,反映时代精神,贴近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才能赢得全社会的新认知。

加强自律,谨言慎行,杜绝夸大宣传和过度炒作;大力开展理性饮酒、行业自律及社会责任活动,以客观、理性、负责的态度面对公众,努力营造白酒行业的社会美誉度,以灵动鲜活的酒类消费文化赢得消费者青睐。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酒与社会的价值,生态文明?文化产业?无论如何我们都应积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赢得企业发展的同时,为行业抢得新的战略发展机遇。

我们必能找到酒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

    关键词:白酒行业 广告禁令  来源:华夏酒报  刘保建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