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酒协年会召开前夕,我参加了在西京宾馆召开的国家“2015年经贸形势报告会”。这个只邀请部委机关、行业协会和大企业集团高层参加的“通气会”,不准摄像、不准录音、不准媒体参加,显得格外严肃。国家发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国税总局谭珩副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先后作报告。
报告会给我最大的感慨是:对比宏观经济,酒业活得还好!
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4%,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至5.6%,数字表明,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创2009年度以来的6年最低水平。
从行业大类上看,一季度出现史上首次工业生产弱于GDP增速的情况。采矿,制造,电力全面下滑,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仅有医药、轻工、纺织等10个行业的增速保持在7.5%以上。一些行业效益下滑严重,石油石化行业净亏损44.5亿元,煤炭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2.7%,冶金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5.1%,平板玻璃行业净亏4.3亿元,水泥行业盈亏相抵仅实现利润0.8亿元,接近全行业亏损边缘。
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占总投资额由原来的35%降至史上最低点13.5%,制造业装备投资明显不足,仅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0%,欧美发达国家装备投资普遍为30%,说明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远远不够。
从消费层面上看,遭遇青黄不接困境,即传统消费持续走低,新型消费形式仍然处于培养阶段,电商网购虽然增幅较大,但是也只占整个消费比例的8.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经连续37个月下降,今年以来降幅继续加深,短期内这种状况难以改变。
从企业实际经营上看,工业企业成品存货增加,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企业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在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投入增加。一些地方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存在加重企业负担现象,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刚性上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所占比重前两个月达到了85.55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0.37元。
宏观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行业走势。对比酒类行业的经济形势,可以说酒类行业的经济状况就是整体经济形势的缩影。
2014年全行业产量产量、收入、利润、税金四项指标中,除产量和收入保持微增长外,利润与税金分别下降了7.44和1.9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低。
今年1~2月份,酿酒行业开局良好,产量、收入、利润、税金四项指标分别增长0.75%、9.07%、7.22%和9.90%,与2014年同比,除产量下降外,其他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4年为0.87、5.85、-7.44、-1.97)。与整体经济形势相比基本相符,收入、利润和税金均高出总体经济值。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仍然处于向好范围,说明酒类行业依然保持着顽强的韧性与潜在的活力。
消费层面的青黄不接困境酒行业同样遭遇,2014年酒类产品网购销售额仅仅占酒类产品销售的1.04%;说明新型消费形式只是“看上去风光”,仍然处于培养阶段,拉动消费的作用还非常有限。
总体看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酒类产业已经由快速增长转入平稳发展期,行业将呈现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深度优化,质量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趋缓,价格体系下沉,市场回归理性的态势。
但是,无论如何,对比整体经济形势,对比行业大类,酒业活得还好。(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中国酒业》杂志2015年第05期,作者李言冰)
李言冰,资深酒业人。中国酒业协会科教设计装备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产业政策研究室、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酒类产业政策研究及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