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纸文件,国窖1573全面停货,酒业的三大公司终于在异口同声中提价。于是,全国人民又进入了一个喜迎白酒涨价的时代,各色大小媒体奔走相告,全行业白酒销售人员击掌相庆,貌似白酒终于走到了一个强劲复苏的关口。
高处唱空城,一曰你方唱罢我登场
小时候,在农村的老家有个忌讳,尤其是出去吃席(红白喜事),人多的时候,吃饱饭后是禁止伸腰的,不然现场就会受到大人们的训斥,说你这小孩没大猴(也可能是侯,一个不知道字的读音),年少的答案已经无从解释。
现在用的毕竟少了,如果是用现代化翻译,一是可能是出息的意思,其话的意思是,你这样的小孩,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二是吃饱了伸腰,但是在那个年代食品还不够丰富的时候,这个动作是非常不礼貌的,你这不是在抢别人的饭吃吗?别人不够,你吃多了,纯粹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找揍型的。
行业人说年销售300亿的量,利润有近150亿,可见不是不赚钱,而是赚嗨了,造奢侈品,难道这还不够奢吗?行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在白酒衰退的这几年,涨价成酒业的风向标,通过涨价认定白酒的“触底反弹”渡过了漫长的调整期。白酒行业已经成功转型吗?
增强渠道信心,让渠道有更多利润可图?至于恢复消费信心,大抵可称得上无稽之谈,至少没有看到媒体的报道,消费者喜迎名酒涨价时代。遥想当年,诸葛孔明在城头揺扇扶琴时,也是内心愰愰乎,尿湿一地,坚持着计谋上的意淫,总是成功了一次。历史在演变,消费者不会重复咀嚼类似的故事,掉进同一条河里。
周瑜打黄盖,二曰断臂挖疮为毛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话说三国赤壁之战前,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联合导演了一出苦肉计。
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出言甚有轻视,周都督于是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通过苦肉计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阚泽先为黄盖计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将黄盖挨打的情报传回曹营,从而让曹操便深信不疑,但历史终归是历史。
白酒涨价都被企业用作体现品牌价值、树立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这点似乎有点不敢苟同,似乎倒是一些酒企的小小伎俩,年年节前玩出招保价的游戏,但从每次市场表现来看,不过都是对经销商“开刀”,除了霸道还是霸道。
控量保价?对市场价格企稳?殊不知销商的处境艰难,销售中微利甚至亏损,他们不想提高价格吗?非也,是消费者不出那么高的价格,经销商被点名,被处罚,或被清除,是白酒企业的单方面终止合作,而更换为更有钱的,更有渠道和网络的经销商,并不是双方的自愿,在吃了多少剂(互联网+、社会化营销、个性化品牌等)的良药之后,没有任何沉淀和病态情的好转,仍然还是回到狂妄自负的本身上来。
趁火来打劫,三曰借尸还魂刷存在
话说:曹操入朝总领大事,聚众与谋士商议:“刘备屯兵徐州,自领州事,现在吕布又兵败投奔徐州,若二人共同引兵来犯,必是心腹之患,诸位有何妙计?”
荀彧献上一计称为“二虎竞食”,令吕布与刘备厮杀,曹操依计而行,但被刘识破,并未得逞;荀彧又献一计:让曹操窜通袁术,说刘备要得袁术南郡,果真袁术中计,引兵进攻徐州,让张飞兵败彭城,曹操成就了这趁火打劫的故事。
国内老大涨价,老二涨价,的确让一些酒企忍不住寂寞,没道理不涨啊,跟是一种形式,一种仪式形态,也是一种态度,至少要刷一下脸,表明自己的存在感。不管是在微酒,还是酒业家的公众号下,不少的跟贴者都表明了态度;
“今年的消费能力来看,提价不明智。各行各业都难,商务宴请明显减少了很多,支付能力也在减弱”;
“我就呵呵了,去了一趟陕北做市场调研,国窖市场萎缩。不要给我说以点概面,白酒这玩意儿有时候就是可以以点概面,涨价,真是不知死活”;
“战略上讲,提价对于品牌力提升是必要手段,但若品牌文化不创新,服务跟不上,提价就可能成为笑话”;
“我确实没有看到涨价的条件。”
“涨价是正确的,但消费者拉动必须是要接合实际,用到实处,不能喊口号,不往前冲”;
“喊口号是白酒公司的一贯作风!把商户和消费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何愁库存不消耗?”
其实,在国内能提价成功的还是有不少的行业,比如说城市水费、电费、煤气费,每一次提价都能落到实处,经过一系列各行业的人参加的听证会,最后大家一致举手表决赞成“提价”。
有人说,这是民生用品不能算在内,那我们不妨在说个其他的例子,房价高得已经不能再涨,政府一直在出重拳阻止房价的上涨,可是几大国有地产公司在仍拼命的造“地王”,这不能不说是哄抬物价,但是领导们默许,因为在经济下滑的当下,只有房地产才能救国,老百姓涨要住,跌也要住,而白酒显然不行,有着国企的身,却没有国企房地产牛逼的性,问题你不是刚需,只不过是一个可替代的消费品。
在品质化的时代,产品不是由价格决定的,在消费者为核心的当下,品牌美誉度仍然是你的基本功。看似是计,不过也就是写在沙滩上的一个纪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