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窖为什么要留住高盛?
投资口子窖,是高盛非常好的一笔买卖。
这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事实上,作为安徽白酒的一支重要力量,口子窖近年来的赚钱能力,颇受行业人士的认可。口子窖2016年年报,公司去年营收实现28.3亿元,同比增长9.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3亿元,同比增长29.41%。
口子窖2017年的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33亿元,同比增长16.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20.8%。
放在调整期的白酒行业里,口子窖的挣钱能力非常惊艳,这么好的业绩为什么还留不住高盛?
事实上,高盛的风格一贯如此。作为华尔街上的顶尖投行,高盛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在中国A股和B股也一度纵横,从1984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地区总部到今天,高盛公司已通过几次著名的减持和清仓,获利近580亿元人民币,比如在西部矿业、双汇发展、海普瑞、工商银行等公司上,可谓“直接走人”。
虽然是一股可怕的力量,但高盛在美国的形象和口碑并不好,所谓“华尔街之狼”也被人时有提及。但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它本身就是以利益为导向,在眼光敏锐的同时,历来就体现了出了资本“趋利避害”的本性。
近年来,业外资本逐渐在酒行业上演“拿钱走人”的好戏。对于外资进入白酒行业,行业人士一度都寄托于它们很有“韧性”,但它们都往往表现出了奇怪的“任性”。
今年以来,联想集团旗下丰联酒业退出,似乎已经说明了,业外资本逃离白酒业并不是个例,而是常例。
此前,海南航空、江中集团、星河湾地产、中国平安、娃哈哈等都在酒业有所布局,它们的到来,为酒企带来了资金支持,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销网络布局,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财务结构和决策市场化机制。
但同时,它们也表现出了没有耐心的一面,它们没有在酒行业久居的计划。倘若未能快速挣钱,资本往往会选择“割肉”式撤退,倘若酒企能通过上市完成挣钱,它们也会选择赚钱闪人。
所以,口子窖不用考虑为什么留不住高盛,因为没这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