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酒企涨价成为一个“技术活”
对于酒行业而言,哪些产品会受到成本上涨影响?
本次成本上涨首当其冲的是光瓶酒,具体会表现在光瓶酒中的低端产品上。酒水消费经过多轮升级,本次消费升级很明显是价格带上移和集中。
以安徽市场为例,原先5~10元及10元以下的光瓶酒已经是鸡肋产品了,外加上本轮的环保巡查,影响巨大(瓶子、外箱、盖子包括运费成本都在上涨,部分成本上涨超过40%以上,还出现大面积缺货等现象),造成该价格带光瓶酒雪上加霜;其次是小微型企业的中低端产品,集中表现在60~90元/箱出厂价的“彩箱酒”上,这些产品多为企业跑量产品、经销商贴牌产品、终端客户的利润型产品。
本质上说,这些产品属于国家统称的“低附加值、高能耗、重复产能产品”,属于结构性先天不足的那一类,其实早应被淘汰了。如果,企业以类似产品为核心业务,那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再者是市场表现价格在100元/每瓶以下的高成本型产品,性价比缺失将使得其产品快速失去竞争力,企业应尽早做出换代规划。
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小微酒企?很简单,因为小微酒企市场份额小、品牌小、产品力弱。受本轮行业调整影响,小微酒企结构上的弊端将会进一步放大(结构性调整成为新的生存压力),部分小微酒企停工停业,严重的会被动出局。此外,新的市场抢夺战将上演,更多的边缘酒企也会出现停摆现象。
如何涨价?行业性质的涨价成为必然,谁将是第一个发出声音的企业?
笔者认为会是一线品牌的企业,因为一线酒企需要通过涨价达到市场战略(在新的消费升级中快速进行新的价格带占位)。不过,涨价是有风险的,尤其是老产品、老价格带、老的市场体系,如何涨价成为一个棘手的技术活。
涨价前需要做好经销商库存、社会库存调查,了解产品的回转周期问题。需要提前进行客户告知,提示终端客户和渠道商做好心理准备和解释工作,需随时把控竞品的市场动向;如果不涨价,那就需要调整该产品的费用投入策略。
涨多少?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但是本轮涨价是外环境影响所致,上游涨价态势仍然存在不确定变化,建议预留充足的成本空间、市场费用空间;另外,涨价会偏离原本价格带,以进入新价格带为主;涨价的同时要做好产品替换或升级准备(认为有必要留守的价格带阵地可进行补位,但全部补位是不现实的)。
如何涨价?笔者建议畅销品分步骤、多批次进行涨价。培养期的产品(或新产品)建议一次涨到位,并采取高涨回补的策略(即高调价策略后分步骤以现金、搭赠、非折价礼品、组合返利等多种形式进行渠道商和终端客户的利益回补),同时进行消费者教育,差异化产品可按消费者购买能力的中档水平进行直接涨价。面对上游成本增加压力,酒企一方面需要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对市场的管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营销成本的管理等。
现实中,消费者会有一个接受涨价的适应过程,酒企需抓着机会进行必要的教育即可获得消费者的接受。本质上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的是你的品牌,即使涨价也不会丢失核心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