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被一线城市冷落的本土品牌有哪些生存之道?

2017-09-18 11:23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中国市场似乎存在着两个平行空间——在一线城市受追捧的国际大牌到了三四线城市便不温不火;而那些一线城市门庭冷落的本土品牌却能在低线市场活得有滋有味。两个空间的消费者,笃信着不同的时尚理念和购物体验,无高下之分,却共同考验着那些想“通吃中国”的品牌商们。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些被一线城市冷落的本土品牌在低线市场却活得很好?

那些本土品牌的店员和代理商提到,他们维护客户关系和提高门店业绩的方法很多,比如用热情讲解换来的“联单”以及“联单”背后翻倍的客单价;再比如店员添加顾客微信定期联系、天气变化时微信上的主动嘘寒问暖等招数,在三四线城市还是比较好用的。

但是在商业更加成熟的一二线城市,这些招数就不太受用了,因为,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久经沙场”,在选择产品上更有自主性。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想的更多的是怎么尽快避开那些见面3秒就能打开话匣子的健身教练和理发师,一走进屈臣氏店内就会迎上来的导购让消费者感受到的不是热情而是降低了购物体验。或许,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对于“热情”有另外一种理解。

三四线市场对于大品牌来说是一块肥肉,都想吃,都想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不得不承认三四线市场挑战与机会并存,机会不多说了,挑战在于现在的大公司都想控制成本,每年还要比上一年多控制那么一点点。但是中国的市场那么大,下沉得越深入,物流、人工、运营等成本就越高,这个矛盾随时存在。

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差异一直存在,而且,三四线城市的丛林法则,远远不只是依照当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而定。当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理念赶上一二线城市时,后者可能又会变换出新的模样。同理,那些在三四线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们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当国际大牌们终有一天学会了接地气,那些三四线的本土品牌可能又会想出新的聪明的点子。一个品牌能不能变出一种新身段,甚至新的经营思路,可能事关丛林生存。竞争太激烈时,适当考虑一下先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很重要的事。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在一线城市的三四线品牌,到了三四线城市就是一二线品牌,时尚的迭代,一种落差感就会赢得新的消费者,新的市场;一线城市的二三线品牌到了三四线城市有一个技巧是开大店,比方说率先进入万达,在万达买了很好的店铺,专修很豪华,比方说太平鸟服装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它在三四线城市价格亲民,感觉品牌又大,又是在黄金地段,这就是下沉的技巧。

对于我们酒业来说,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二线品牌与三四线品牌决战的黄金领地,我在四五年前就说过,最后领地一定是县乡村,当一二线品牌都下沉到县乡村的时候,三四线品牌如何立足?比品牌比不过,比产品力比不过,比品质比不过,比营销比不过,比投入比不过,比组织比不过,你能比过什么?你只是有一点点本土情怀,所以在一二线大品牌没有完全下沉的时候,要率先下沉,率先打造自己的根据地,率先做成小而美。而我认为,三四线品牌要在两端发力,一个是品牌端,你的品牌要紧密地跟当地消费者集合,你的品牌、你的产品力、你的品质要能够完全跟一二线品牌相媲美,甚至要比大品牌性价比高,这样你既有本土情怀又有本土消费者信赖,这样才会有未来。也就是既要做品牌差异化,同时又要做高性价比的产品。第二要在组织上发力,只有在基地里面多发育组织,比一线名酒、二线名酒要组织力更强大,人员要更多,然后做的更精细,核心市场做到直营,然后乡镇市场做到直控,核心大店要做到直控,相当于直控二批,也就是要率先下沉,挺进县乡村!

    关键词:区域酒企 转型 创新  来源:老田煮酒  田卓鹏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