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茅台、国台、钓鱼台以及郎酒、习酒等五家企业组团开启了一场“走进源头,感恩镇雄”生态补偿为核心的脱贫攻坚的行动。这个活动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大家在赞许这些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酱酒企业抱团发展感到高兴。而我则更关注“生态补偿”这几个字背后反映出的这些酒企对白酒产区的态度。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说,茅台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镇雄等上游人民为赤水河生态做出的贡献,他们理应感恩,而这不仅是他们一家的心愿,也是沿岸企业的共同心声。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非常感慨:“我们几家酒厂都是靠着赤水河逐渐长大的。镇雄人民为赤水河保护做出的贡献,对我们几家酒厂来说,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非常感恩源头地政府和老百姓给我们的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国台酒业总经理张春新更直接表示,此次来到赤水河也是一场寻根之旅,寻赤水河的根,“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源人民世代的守护,创造了“环境红利”,成就了下游的美酒。
可以说赤水河不只是成就了茅台酒或茅台这家企业,而是成就了这片流域的白酒产区。反过来说,也因为茅台酒的成功,茅台镇、赤水河成为中国白酒产区的代表。
中国白酒一向讲究产区,但把产区故事讲好了的只有茅台酒。茅台酒的成功不仅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了世界第一烈酒企业,也让茅台镇成为了中国高端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
茅台的产区故事不是红军长征、不是1915巴拿马、不是周恩来,而是茅台镇、茅台酒厂里的微生物、赤水河的水、当地糯红高粱,还有“12987”的生产工艺、还有工匠精神,所有这些不单单是讲出来的故事,也是持续行动的故事,它们共同发酵酿造出了那杯健康、优雅、细腻的茅台酒,它就是高品位生活的代表。
现在,大家都在说白酒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又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我认为,即使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发展模式肯定也与上个十年高速发展期完全不同。茅台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启示,白酒要讲好自己的“中国故事”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宏大叙事的风格,从产区入手,讲消费者听得懂、愿意听、听了信,并且能够参与其中去体验和感受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