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白酒能否被成就为一种生活美学?

2018-07-03 10:24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6月30日,由习酒主办的“我是品酒师·醉爱酱香酒”民间品酒师山东区总决赛在孔孟之乡山东的省会济南举办,茅台集团总经理助理、习酒公司总经理钟方达在会上正式提出“酱香美学”的概念,并将之上升为生活美学的高度加以诠释。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新时代消费升级下所有消费品行业共同的命题,而钟方达所提的“酱香美学”,以及“酱香美学”所代表的生活美学,是白酒行业适应消费趋势变化而做出的极富典型性的一项举措。习酒是一个以传承和弘扬“君品文化”为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核心抓手的品牌,做出这样的营销创新自然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根据钟方达的诠释,酱香美学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凭空捏造的概念炒作,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民族诗性与酱香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酒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酒与生活、酒与社会、酒与文化传承相平衡的一种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无独有偶,把白酒作为一种体验生活美学的消费品,这种认识在白酒行业极具普遍性,而且也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认同。茅台集团很早就提出“酿造高品位生活”的企业价值主张,五粮液的“中庸和谐”,国窖1573的“可以品味的历史”和“中国品味”,舍得酒舍百得二的“智慧人生、品味舍得”,洋河的梦文化,古井贡的“做真人、酿美酒、善其身、济天下”,等等,尽管各家的品牌主张个性十足,但总归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美学”的视阈中。

上述名优酒品牌提出各自的价值主张,是完全基于企业产品的特色、酿造技艺的特征,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形成的,是企业在格物致知之后其成长策略的体现。

譬如钟方达所提出的“酱香美学”,就是根据大曲酱香酒传统酿造技艺的特点总结而成的。一般来讲,大曲酱香酒的传统酿造技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高三长”,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蒸酒,酿造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尤其酿造环节,一年一个周期,要根据四季时令变化,八次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在高度复杂的工艺中,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传统的民族智慧和人文之美,但这些并不为消费者所熟知。尤其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推广,基本被洋酒、葡萄酒、啤酒、预调酒所霸瓶,如何向消费者讲好白酒所带来的生活美学特点,是摆在白酒行业面前最为迫切的课题。

除此之外,酱香型白酒的酿造需要极端的生态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质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因为离开了赤水河,很难酿造出优质的大曲酱香酒,这是目前现代科技尚不能完全解开密码的。

但在酱香型白酒的发展过程中,钟方达认为应当尽可能地开放,借助现代科技揭开传统酿造工艺的密码,提升酱香型白酒的品质;借助社会化的宣传手段和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告诉消费者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人文之美。

自然也有一些鱼龙混杂的品牌也标榜“生活美学”,但品牌调性与产品特征之间完全背道而驰。著名老酒收藏专家、酒投网董事长朱军在与笔者推杯换盏的交流中就提出,“白酒与生活美学”的普及,实际上是对白酒行业企业家的美学上限和伦理底线的一次考验。一方面是考验企业家对白酒与生活美学的理解,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固步自封,信息不能繁复冗长。如果忽略了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忽视了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信息要言简意赅的需求,再好的产品,也很难成为消费者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是考验企业的商业伦理底线,如果任何一家企业都标榜自己是“生活美学”的典范,而产品品质却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假如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自然会让消费者对白酒与生活美学的关系产生怀疑。

尽管市场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违背“生活美学”基本精神的现象出现,但因为有像习酒“我是品酒师·醉爱酱香酒”等许多企业不遗余力地进行民间科普,再如凤凰网酒业频道等各种垂直的酒类科普资讯的分发,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良心酿造的良心产品,市场潜力会越来越大,相反会越做越窄。

只要有了消费者广泛而深度的参与,白酒营销的想象空间还是蛮大的,但让白酒真正成为生活美学的代表商品,还需要市场的调节和名优酒企的自主创新。

    关键词:酒文化 转型  来源:凤凰网酒业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