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等,等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迎来真正复苏,期待成为改变市场格局的大商。
无论是热衷品牌、深耕渠道、致力团购的酒商,都认为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缺乏领军企业,或者说领军企业的阵营并不牢靠。
但在过去的5年中,笔者观察,在进口葡萄酒海关数据不错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表现却越来越碎片化,这和大商们在几年前对市场的预测有不小的差异。
智利干露集团中亚区执行董事罗德里戈就在前些日子对WBO称: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碎片化的市场。
市场蛋糕越来越大,大商、大市场、大渠道似乎却越来越少,这就像一个难解的魔咒,困惑着葡萄酒的同仁们。
上游碎,客户碎,渠道碎
罗德里戈的话也许并不偏激。
某国外葡萄酒企中国代表席康称:过去的几年,虽然每年都有进口商倒闭,但是又有大量新进口商加入到行业里,经营者数量明显增长。
席康告诉WBO:在人口上占据优势的中国三、四线城市,进口葡萄酒市场更像是一种无品牌的无序状态,大品牌和大运营商并没有市场投入,当地的经销商更愿意选择高毛利产品,所以导致OEM产品在这些市场风靡。
“几年前,很多行业专家就预测,说OEM产品会在市场上逐渐消亡。但现在看来,OEM产品并没有减少趋势,甚至还在三、四线城市野蛮增长。” 席康称,进口葡萄酒的产品也越来越碎。
“渠道经销商也能卖一点,团购经销商也能卖一点,每个城市都有点量,每个进入的终端也都能卖点,但很难成规模。就是感觉市场碎,不知道如何去发力?”卡桐葡萄酒中国总运营商负责人张中华称,就连微商、朋友圈卖酒也能勉强支撑,反正各有各的门道。
长期在观察华东市场的葡萄酒营销人沈义告诉WBO:进口葡萄酒市场碎片化,在市场上的表现就是上游碎,客户碎,渠道碎。
所谓上游碎,还不仅仅是全球所有的上游生产商都在紧盯中国市场,可选择合作的企业太多;很多上游企业对中国进口商采取零门槛策略,要一个托盘都可以帮忙开发一个品系。
进口葡萄酒客户也碎,如果说张裕、长城、威龙等国产葡萄酒品牌在很多市场还有大客户立足,这些大客户在当地市场也有影响力。而进口葡萄酒在很多市场上找不到有渠道掌控力的大客户。
进口葡萄酒的渠道就更碎了,除了少数几个进口葡萄酒还在深耕渠道、贴地飞行以外,大部分的进口葡萄酒都是在点状终端具备表现力,连不成线,更别说片。
“上游碎最终造就了下游碎,价格都已经被无限打穿,谁敢大规模投入去做市场?”沈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