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惠于国内市场开放,尤其是”零关税“政策,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对国产葡萄酒造成了冲击,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认知和品鉴能力的提升,对国产葡萄酒产业市场探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此,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在7月19日第十届中国酒业论坛葡萄酒主题峰会暨雅罗酒庄试吃仪式上表示:“中国消费者在葡萄酒口感上具有阶段性,国产葡萄酒企业要有意识地迎合、引导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口感和香气需求,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才是中国葡萄酒的市场。”郭松泉表示。
郭松泉认为,在清末葡萄酒市场发展的萌芽时代,少数富人代表了口感倾向。到民国期间,对葡萄酒口感选择上以少数富人、传教士、外国人和一些具有社会资源的人士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到第二个五年计划阶段,中国葡萄酒工业走入启蒙阶段,当时中国人对葡萄酒的选择以红、甜为主。
郭松泉表示,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与国际市场交流日益广泛,进口葡萄酒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外的葡萄酒消费文化也开始影响中国消费者。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葡萄酒迎来转型阶段,中国消费者转变思想,开始对葡萄酒重新认识。郭松泉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996年之前这一阶段可被称为引导阶段,更多人认识和消费了葡萄酒。1996年以后为推广阶段,饮者对中国葡萄酒的需求趋之若鹜,当时还伴生出以雪碧、可乐兑葡萄酒喝的现象。
同时,郭松泉还归纳了消费者的整体口味特征:香味品种与普通品种相比,消费者更喜欢香味品种;半干、半甜或绝干产品,更喜欢前两者;果香与酒香,更喜欢果香;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相比,更喜欢红葡萄酒;单宁轻与单宁重,更喜欢单宁轻的;酸中与酸高,更喜欢酸中的;新酒和老酒,更喜欢新酒;酒体更喜欢中或轻的。
据此,郭松泉认为,中国葡萄酒应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和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特征推出更多适应消费市场的产品。
当前,国产葡萄酒行业目前正在聚焦于中国风格探索。郭松泉认为,中国特色葡萄酒值得研究和推广。“例如,分布在武陵山脉等地区的刺葡萄酒,集中在广西区域的野生毛葡萄酒,以及集中吉林省集安和柳河的山葡萄酒,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绝无仅有,是中国葡萄酒同质化竞争中的一抹亮点。”郭松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