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酒,一般是指各个区域的地产名酒,如二锅头之于北京,抑或是指各民族的传统酿造和独特酒类,如米酒之于江南。这里所说的特色酒是第三个物种,泛指近期比较活跃的各式小众酒,一如蓝莓酒、樱桃酒、青梅酒等果酒;二如茶酒、玫瑰酒等冷门酒,三如玛咖酒、山药酒等功能性的保健酒。在酒业冰冻期中,特色小众酒貌似有点救市的希望,给行业带来点丝丝温暖。
一、世说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特色小众酒似乎一直就处于这样的境地,即便是厂商做出多种方式和努力,也是出力不讨好。曾猜测厂家最初的想法,特色酒是个很好的产品创新,将水果、茶、玛咖等与酒水嫁接,使之具有果味的芬芳或植物的保健功能,又有酒的特质与效果,暗藏孙大圣七十二般变化,有概念有卖点,似乎是各有所需、左右逢缘,但是谁曾想,特色酒的猴哥交椅没有坐上,倒成了二哥,长着一个通天的心,却拿着一个干活的耙。
特色酒是对区域历史和当地消费习惯的积淀,之所以小众是因为只有当地的少数人在消费,但有时候民族的并非就是世界的,特色的不是全国的。但我们往往习惯于大市场、大手笔思维,幻想能够砸出一个市场,轰出一个未来,可事与原违,搂了一地的草,没有打到一个兔子。成也营销,败也营销,本来小众,何以大众。
二、姥姥说
“话说刘姥姥将饭前的净手水当开胃茶喝了,惹得众人好生一番笑。知大户人家事事与自己两样,便学了乖巧,谨慎了许多,样样东西出来,先看别人怎么做…”
特色酒究竟是产品的突破,还是企业的献媚?企业一直把消费者当成了刘姥姥,制造眼花缭乱的产品,相信创新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受众关注,看水果们生前鲜艳靓丽,玛咖、山药们独树一帜,与酒杂交后更是十全十美,概念上给消费者无限创想。不过这产品到底是当水果和茶吃,还是当酒喝,消费者也是左右为难。玛咖、山药酒们的保健概念也只是“一时性起”,营上无销,雷后无雨。随着消费者逐渐理性,分辨能力也不同往日,不清晰的产品定位,无法轻易打动消费者。因此小众酒更需要清晰定位,要解决的消费者的痛点是什么?产品创新不是拍脑袋想当然,一厢情愿。
三、八戒说
不少专家认为特色小终究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做大白酒附加值的一个方法,因此受到酒企的青睐,成为行业创新的一大热点,但酒企在实际操作是却很少关注消费者的真正需求,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有了产品的艺术,却失去商业的筹码,这不能不说是特色酒的悲哀。
特色酒的特色究竟在哪里?保健酒功能一大堆,动辄是《本草纲目》、四经五书,挖出几十条概念,似雾里看花,让厂家和目标受众两眼晕花。樱桃啊、蓝莓等果酒,叫卖的是什么?时尚还是传统,创新还是颠倒?受众感觉换汤不换药,只是在产品介绍中说说,在媒体广告中吹吹,看看特色酒的从头到脚,从内里到外表,实在没有什么特色酒的独特之处,
虽然数据显示,果酒每年都在增长,其幅度超过白酒的速度,但想成事还很难,另辟蹊径尚需要一定时间,想突围仍然面临相当的困难。
做霸王,不要一统中原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楚汉战争,以弱胜强。特色小众酒应该怎么做,似乎没有比坚守自己的阵地更重要,创新的产品能不能接受本地消费者的考验,然后在图谋全国更广泛的客户和多重的铺货渠道,才有未来,功夫在渠道外,不然开多少客户死多少客户,多重的渠道成为企业和客户的负担。
当八戒,不尝试美猴王
大道至简,果与酒的1+1概念,必须要明白做加法还是减法,当前取悦消费者不要找N多的G点来吸引,告诉消费者一个理由明确的理由就足够,八戒要想讨人喜欢,就不要总想着把自己变成孙悟空,孙猴子的毫毛是神话剧,不是故事。
唯稀缺,从0到1传播
特色酒的定位,不是资源的问题,酒企应该看成是消费者心理的问题,现在的消费已经不是没有什么就叫嚷什么,特色酒怎么样能塑造自己的稀缺性,俘获消费者大脑的稀缺心态,才能让受众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酒企动辄百十条概念,不如消费者一个微信微博,让受众自己去说,利他,给他。
就感官,体验改变窘境
人是视觉动物,产品是面向消费的第一关,看过多个的特色酒产品,很难找出来酒的特色,若是民族的,缺少民族特色,或是果酒的,缺少果味的体验,保健功能的需要饮后方能体验。但市面上很多特色酒,从外包装、酒瓶到酒体,毫无特色可言,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特色酒,勿创意,何来诱惑?
初体验,聚圈子成氛围
做特色需要对假定的消费者群体进行测试,果酒应该是低度还是高度,行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锁定人群的年龄来看,消费者基本趋于年轻化,在白酒尝试低度同时,特色酒不妨领先,在看不到未来的时候创造未来,形成自己的消费者群体,聚客养成氛围,不是白酒的饮用者,却可以是特色酒的使用者。
特色酒仍然只是小众酒,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能找到大市场消费还很难,但如同定制酒一样,特色酒是酒企为客户提供多重服务的手段,培养消费者,找到自己与行业、媒体、渠道和消费者沟通的手段,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利器,众望所归,赢得消费者。(文/克克品牌创意机构 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