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防范金融风险 酒业不可无动于衷

2017-08-01 16:00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7月中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围绕维护金融安全、防控金融风险,监管协调机构的设立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预示着近五年来大力倡导的金融产业正在迎来规范与治理。虽然与房地产等严重依赖银行信贷的行业相比,酒行业可谓一身轻松(“现金为王”一直是酒行业的金科玉律),但作为行业观察者,笔者不能不就此提醒酒企业的决策者们:切不可看似事不关己,就可高高挂起。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金融产业与虚拟经济、实体经验的深度融合与角色互换,该领域风险控制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酒业人士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与应对策略。

这几年,中国的金融业在“稳增长”的宽货币政策环境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诸多乱象和风险苗头也随之显现,如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空转,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上升,甚至金融市场中还接连遭遇了股市的动荡、债市的大起大落以及汇市的波动、资金出现“脱实向虚”趋势,互联网金融无序发展等。有媒体对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里的关键词进行梳理发现,“风险”成为了出现最多的词,其共出现了31次;其次是“监管”出现了28次,这从侧面反映了防控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是会议的主要议题。

具体到酒类行业,黄金十年期间酒厂为扩大生产,借助当地银行信贷举债扩大产能的情况时有出现,虽经历近四年调整,遗留风险基本得以化解,但运用金融杠杆,四两拨千斤,借钱生钱“走捷径”的想法在金融潮的烘托下依然存在。一些掌门人对借贷心向往之;一些酒厂也将金融列为多元化重点,一心想在该投资领域大显身手,大赚一笔。在未来,企业的金融冲动希望能回归冷静。

另一方面,大量持有资金是诸多经营较好的酒类企业的一大特点。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利率的下调,房地产等投资领域的动荡,包括酒厂在内的企业为求保值,往往将资金投向理财产品。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对于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酒厂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不久前发生的骗子公然在成都农行以销售理财产品名义骗取美的集团几亿资金的案件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巴铁神话”破灭后,投资者要求赎回本金,巴铁理财产品要拿白酒抵债,更为酒厂敲响了警钟。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收紧与治理,对理财产品的清理整顿工作必将提上日程,该领域的金融风险,酒厂必须小心加以面对。

除了酒厂,金融风险治理对行业的影响更大的可能来自于酒类流通领域。传统意义上,酒类商家在产品流通环节,由于进货、货存、保值等原因,需占用大量的资金,这对于自有资金不足的商家,特别是近年主打轻资产的“新酒商”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一些打互联网概念与连锁经营深度融合的商家,在金融领域的举动灵活多样、模式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不少业界人士直呼难以“看懂”,但骨子里缺乏风险意识,甚至认为负债越多,越是“创新”。在满足资金需求的同时,往往对P2P平台、融资借贷等资金链的走向与性质不闻不问,最终被深度套牢,陷入恶性怪圈。

最后不能不提及的是,作为商务消费的重要来源,金融领域可以说是上游与源泉,银行等风控的加强,必然会对地产、IT产业等行业生态产生影响,行业消费也会因此产生变化。定位商务消费的商家也应及时调整思路与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

    关键词:转型 大趋势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李澎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消费市场调整催生啤酒行业新变革
  • 下一篇:啤酒行业正朝中高端演进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