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小众VS大众 精酿啤酒与主流啤酒应该“和而不同”

2019-08-02 08:30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消费升级、行业复苏,像两辆马车,拉动着啤酒消费习惯向中高端化加速推进。啤酒业出现连续几年负增长之后,业内人士的心态逐渐趋于平稳,专家学者已经不再更据产量来评估啤酒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产业产销量是否增长的态度,逐步从关注市场容量向市场结构变化趋势的重心转移。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我国消费者群体构成、消费口味、观念的变化,我国啤酒市场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低端啤酒产品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而中高端啤酒的市场份额则在快速增长。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精酿啤酒受资本青睐

啤酒市场发展到如今,行业分化已经形成共识。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产品结构发展趋势向个性化、多元化和碎片化发展,并且逐步影响到产业结构。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主流市场个性化,个性化市场更加碎片化。也因此,带来了一场行业全面的变革。“精酿啤酒(工坊啤酒)”是最近行业中的一个热词,精酿啤酒是这轮消费市场变革中的最大达受益者之一,精酿啤酒在近几年一直被寄予厚望,被称为“啤酒业未来的新增量”。尽管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对精酿啤酒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国内精酿啤酒在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是不争的事实,消费者正在逐渐认精酿啤酒也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缺乏标准、增长迅速、规模较小,不可避免的使精酿啤酒乱象丛生。精酿啤酒的风口使得许多业内外资本闻风而动,纷纷加入到精酿啤酒的大军中,这不禁让人想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啤酒业迎来第一轮投资热潮的那段时间。只不过当时是国外的投资资本居多,而这一次,显然是民间资本为主。

由于目前很难对精酿啤酒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但凡新晋资本投入到啤酒业中,无论规模大小,也无论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一律自称是“精酿啤酒”。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风停了,掉下来的都是猪。”笔者从2017年起关注精酿啤酒,每年的精酿啤酒的重要展会及赛事都会关注,每年都会有无数品牌消失,也会有无数的品牌诞生。

如今,国内的工坊啤酒仍属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市场也仍在快速成长中。但是,已经有专家指出:精酿啤酒高速发展不是盲目发展,快速成长也不是投资人想象中的疯涨。精酿啤酒业虽然投资规模相较于主流啤酒厂要小很多,但毕竟属于食品制造业,有着自身的行业定位、产品属性、工艺标准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控制,以及社会文化属性等等。并不是拿出三五百万买套设备,开个门店,找个自称会酿啤酒在某某国家学过的“酿酒师”,就可以生产所谓的“精酿啤酒”。也不是听说大啤酒厂都只会生产加大米、糖浆的啤酒,然后投个几千万买厂房、搞设备,请几个学过啤酒专业的人,搞出几个关键词:精酿、德国、原浆,就开始以此为卖点。

风还在吹?猪还在飞?

目前国内啤酒市场上,精酿啤酒的“风”还在吹,可能有很多“猪”也在飞。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这个“风”没有想象中的大,有些“猪”已经掉下来了。那么,问题来了:精酿啤酒的“风”会吹多久?还有哪些“猪会掉下来?正处在风口中的精酿啤酒玩家们,应该自问一句:自己是不是那只可能会掉下来的“猪”。国内啤酒业迎来真正意义上大发展的时间是90年代初,当然也是投资热潮的第一轮,当时,很多国外资本和业外资本迅速投身到中国啤酒业。

和目前精酿啤酒业的情况颇为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是,业外资本的投资热情都很高涨;不同的是,资本来源和资本规模。因为,投入精酿啤酒业的资本多为国内热钱和啤酒爱好者游资,且资本规模和90年代的规模远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知道的历史是,90年代投身在中国啤酒业的资本经历了几年之后,绝大部分选择了退出,有的资本退出的时间较长,但是,退出的资本很少能从中国啤酒业赚到钱,没有退出的资本均具有啤酒专业属性背景的特点。再来看如今的精酿啤酒业,很多更加不专业、更加不稳定的热钱投入到这个行业,希望一两年快速地捞金走人。现实经历和历史经验有时候可能会惊人的相似。那么,精酿啤酒业是不是风口?如果是,那么风有多大?会吹多久?这也许就像“精酿啤酒”这个名词一样,很难有个标准的答案。

精酿啤酒与主流啤酒应该“和而不同”

精酿啤酒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一种叛逆的标签,一位精酿啤酒资深从业者曾经对笔者说:“精酿啤酒最理想的消费者,永远是那些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破局者,一如精酿啤酒是啤酒的破局者,做精酿啤酒、卖精酿啤酒、喝精酿啤酒,多少都是需要一些情怀的,除了基本的盈利需求外,精酿啤酒重要目标是让更多人喝到更多品类、风味的啤酒, 他们有一种文化层面上的使命感”。

据笔者观察,很多精酿啤酒从业者,将主流啤酒与精酿啤酒进行区隔和划分,甚至在语境上突出刻意凸显“精酿”二字,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无实际意义,更无须人为割裂品类的必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其实,消费者并不在意自己消费的啤酒产品来自哪个“世界”,重要的是有没有特点,自己喜不喜欢。消费者消费的永远都是产品本身。

精酿啤酒首先是啤酒,其次才是精酿。如果按照划分出的主流啤酒或者精酿啤酒进行站位,那么,会引导从业者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排斥异己。如今啤酒品类正在面对很大的挑战,啤酒品类面临的是来自于其他酒类喝饮料的双重挤压,以及一些大众消费者对啤酒品类的质疑和消费误解。此时,啤酒从业者都应站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增强啤酒品类的消费文化,维护品类声誉。

形成中国啤酒今天的局面,离不开主流啤酒大开大阖、夯实根基;离不开进口啤酒的丰富品类及时补位;离不开精酿啤酒百花齐放、万千创意。共同完成了啤酒品类中的组成勾画,在啤酒业的未来市场构成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荣则皆荣损则皆损,凡从业者皆共荣共享。因此,啤酒业的格局宜“合”不宜“分”无论是企业、品牌,或者是产品,重要的是“和而不同”。

最后,引用一句精酿啤酒品牌“高大师”创始人高岩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所说的话:“精酿啤酒和主流啤酒不是敌对关系,也没有排他性,喝精酿的人照样喝大厂生产的主流啤酒,价格区间、消费场景不同,各自安好就是最理想的关系。”

    关键词:精酿啤酒 工业啤酒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许益鸣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警惕中国烈酒威士忌、白兰地化
  • 下一篇:国产啤酒缘何难进高端超市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