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通告称,共有51家企业涉嫌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等药物。8月3日,一位江苏保健酒经销商坦言,两箱白酒放一粒“伟哥”,增加投入也就几十块钱,但两箱酒卖多少钱?保健酒添加西地那非,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并且这只是冰山一角,在整个保健食品行业,非法添加药物的现象很普遍。(8月4日《财经》)
保健酒能够壮阳补肾,是不少消费者所希望的功效,这样的酒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然而,消费者本是为了强身健体、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得到的却是“用白酒送伟哥”这样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酒中添加“伟哥”并非个别现象,甚至已成行业潜规则,此次查获的酒类之多,就足以证明,靠酒来壮阳,也许是一种很危险的消费。
酒不是不可以壮阳,但前提是必须由中药配制而成,市面上也并不缺乏类似的正统保健酒。然而,货真价实的保健酒,不仅酿制过程复杂,而且成本较高,相比之下,一粒“伟哥”放下去,不仅操作简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商家既可获得丰厚利润,还能留得住消费者,如此利益驱使,难免会有商家铤而走险。
但商家有没有商业道德,能不能抵挡住诱惑,除了靠自身修养,更要靠监管。当前的问题或许不是监管的力度不够,而是监管的方式存在漏洞,正如一位保健酒经销商所言,很多保健酒的检测是送样而不是抽样,这样一来,违法添加“伟哥”的产品,则在合格的外衣掩护下进入了市场。
可见,要想非法添加药物的现象不在酒类等领域普遍,除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改进监管方式,改送检为随机抽检,并建立起产品连带给黑名单制度,让每一次的非法添加药物都要冒极大的风险。
当前针对药品器械的 “飞行检查”,也可考虑试用于保健食品行业,这种检查具有突击性、独立性、高效性等特点,能产生巨大的威慑力。尽管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不如药品器械严重,但既然保健食品中被非法添加了药物,是否可以考虑纳入到药品的监管范畴,这一点也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