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被银基收购贵州昔日名酒鸭溪窖,新品营销组织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经济时代,白酒成为国营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一方面县县有酒厂,数量众多,形成一定的地域区隔和地区名酒。比如:光贵州地区的安顺的安酒、习水县的习酒、鸭溪县的鸭溪窖、仁怀的怀酒等;另一方面通过全国评选和糖酒公司等垄断性渠道形成了全国性名酒。如1952年-1989年五次评选出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和“十七大名酒”。
无论是区域性名酒还是全国性名酒,无论是过去即使到现在都或多或少都承载着具有区域特色的历史传承又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大家都割据一方,处于浓淡相宜,远近相安的局面。
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90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给这些昔日养尊处优国有酒厂较大的冲击,改制、转型、变卖甚至倒闭。而2003年-2012年的白酒黄金十年,政务消费和商务消费又拉动了整个白酒行业的量价齐升,名酒的复兴也成为白酒黄金十年的主旋律 。一、二线名酒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即使2012年后的市场深度调整,中国白酒经过几番洗牌,虽然座次会有大的变化,也有许多新品牌涌现,但老名酒仍然占据市场的主流,而且越发的强大,这或许就是品牌的力量和行业集中度越发提高的表现。我们发现老名酒复兴的驱动因素除品牌背书能力之外更依托天时、地利、人和,有资本的力量、市场运作,因素更是企业利用资源把握机会的结果。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区域名酒错过了复兴的第一次机会或者在在市场调整期深受冲击,已经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免让人感到惋惜。如:贵州的鸭溪窖、安酒和一些区域性名酒。“某某酒,那时真不错,现在看不见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年长之人的感慨。
2016年白酒行业开始弱复苏,一二线名酒企业都开始了恢复性的增长,那昔日的被淡忘的名酒是否有再次复苏的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本一轮的所谓复苏绝不再是行业的狂欢而是一种品牌的集中和重新占位,对一些沦落的老名酒或许是涅槃重生的最后一次机会,也或者是灰飞烟灭的开始。生存还是死亡不仅是一种哲学问题也是一种市场现象。
老名酒可以是一种被唤醒的品牌记忆。
虽然有些区域名酒随市场的洗礼已被淡化、尘封甚至遗忘,但或许还是可以被唤醒。虽然新生代已成为消费的主流,与饮料不同45岁以上的人仍是白酒消费的主流人群,但他们正在老去。
当新生代们逐渐开始成为中产阶级的主流,他们或许沿承和推动主流的白酒品牌消费,如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的价格回升;他们或许用更轻松的方式来对待饮酒,如江小白的流行和红酒的持续增长,而名酒可能只能成为老一辈的记忆。
老名酒可以是一个被讲诉的动听故事。
有时候做品牌就是讲故事,而故事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溯性,而老名酒所具有先天优势是新品牌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白酒是一种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行业,为什么许多新白酒品牌昙花一现?因为品牌的历史故事是塑造品牌的一款最重要的背书和武器,但在白酒品牌格局正在形成,未来再好的故事恐怕会无人倾听,只会零星的听到昔日江湖的传说。
老名酒可以是一个被重新打扮和塑造的小姑娘。
如果说历史是一个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那么老名酒也必须借助资本、市场、品牌的力量进行重新的塑造,更需要与时俱进,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正如洋河蓝色经典的成功是在传统品牌的基础上一种颠覆式创新的典范,因为人们并不愿意活在记忆中,更愿意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当然在资本选项匮乏的时期,无疑老名酒也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这恐怕也是名酒最好的归宿。
市场是无情的,机会更是无法等待的。只愿那些曾经错失机会的酒业品牌能抓住本次名酒复兴的契机,涅槃重生。不要再次发出:‘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