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意在探讨茅台中报数据以及近期贵州茅台的种种背离现象。不构成对企业经营、酒业股票投资之任何建议或暗示,据此操作后果自负。庖丁解酒特此声明。
茅台中报数据
茅台中报,一如继往的好。我们摘取了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财务指标,除了预收款较明显的下降外,其它指标均继续表现为强势。
1、营业收入
上半年共实现营收333.97亿元,同比增长38.06%。其中:一季度174.66亿、二季度159.31亿,分别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1.24%、46.41%。
2、扣非净利
上半年茅台扣非净利润为158.84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0.82%。扣非净利润率为47.56%、毛利率为90.94%。
3、净现金流
上半年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量净额 177.3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5.72%。同样,财报显示应收票据为零,较去年同期减少16亿多。
4、预收款项
上半年预收款为99.40亿,较一季度末 131.72亿下降了 24.54%、较期初下降了31.11%,较上年同期的177.80亿元更是巨降了44.09%(很意外)。
5、销售层面
此外,庖丁解酒认为基于销售层面的数据也值得留意,有助于了解贵州茅台动态的经营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基酒产量
上半年披露茅台基酒产量 30422吨,系列酒基酒是 9042吨,共计39465吨。茅台酒上半年产量明显在大幅提升(接近2017全年茅台酒42828吨的71%,很意外)。
产品结构
茅台酒营收 293.83亿、系列酒营收 39.93亿,系列酒贡献已达到了 11.96%、同比上年同期增长55.92% ,系列酒近三年延续超高速的增长态势。
渠道分布
直营收入25.78亿、批发307.99亿,直营比例贡献仅为 7.74%,略低于上年同期的10.54%,稍意外。
客户结构
客户数量为3333家,其中:海外客户数量为118家,占比为3.54%;海外销售贡献10.31亿,占比仅为 3.09%。
费用投入
上半年销售费用为21.99亿、管理费用为24.60亿,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9.52%、21.07%。 销售费用增幅惊人,很意外。
茅台的背离现象
近2个月以来,无论是股市上,还是线下市场,围绕贵州茅台出现了许多话题、新闻,白酒行业也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基于近20年酒业从业经验,庖丁解酒也观察到是一些异常的迹象,这些迹象与我们通常惯性思维下所理解的茅台(及趋势)略有不同,用股市术语来讲,出现了“背离”。
一、线下价格不受控,与厂方的期待是完全不符。
所谓的官方指导价、挂牌价1499元,是完全失真的。不管茅台厂方愿意相信与否,飞天茅台酒的价格一直都不受控。事实上,实际市场价格及疯狂,已非常的接近2012年“ 顶峰时刻 ”的情形。
线下批发价格,部分地区已近1800元/瓶。
线下零售价格,实际已超2000元,一瓶难求,或需搭卖。
线上零售价格,京东、天猫上飞天茅台售价也在2200元左右。
前天,看过知名私募投资人董宝珍先生的一篇文章,认同其对渠道改革滞后的观点论述,但对“茅台价格的控制权应该在茅台酒厂 ”这个说法不认同。
庖丁解酒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茅台酒非必需品,不可能去遵循计划经济手段,以行政命令来控制价格。而只能是采用市场手段,不断增加供给或者提高价格,才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抑制供需矛盾。
庖丁解酒以为茅台酒厂有管理价格、维护市场秩序的权力与责任,但价格控制权早以让渡给了由消费者、投资者、渠道商、投机者共同组成的市场主体。
二、线下拍卖、排队抢购现象,显出茅台早已过热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2011年前后白酒行业曾掀起过一股“拍卖风”、“收藏热”,以酒会名义、鉴赏名义、捐赠名义,行炒作之风。
今年以来,庖丁解酒亦观察到已经有一些过热的苗头不时在闪现,且以极端的形式在呈现。
据钱江晚报报道,2018年7月12日,在杭州西泠印社的一场拍卖会上,一瓶陈年茅台酒拍出了172万元的天价。
微信朋友圈疯传,2018年8月6日,湖南长沙雨花区某茅台专卖店执行茅台酒厂“夏季优惠100元,消费者满意100分”让利活动,差点引发踩踏事件,到场民警维持秩序劝说无果,不得已向天上开一枪。
最后,该活动全国范围终止。
按理说,这次“优惠100、满意100”的茅台酒促销活动,茅台酒厂本意或是让利于真正有需求的茅台消费者,从线上商城转线下直营门店,是为了能更好的贴近消费者、服务消费者。
良好的出发点,差点酿成事故。
飞天茅台酒市场价格在2000元以上,而本次促销让利价格为1399元、限三天,超过30%利润,怎能不叫消费者、投机收藏者、黄牛们疯狂。
这个道理或现象,在房子上早被证明了无数次,二手房价格高过新房,但新房受政府指导价压制,新旧房子间的巨大价差诱惑,如何叫人不疯、不狂。照这样下去,以后买茅台酒,只怕也要摇号、也要抽签?
三、茅台股票持续大幅调整,与疯狂抢购相背离
与线下疯狂抢购茅台酒不同,自今年6月12 号创下792.5元的高点后,贵州茅台股票近期也在大幅调整,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在贵州茅台股票上,出现了较大分歧,表现为:二季度加仓多、近期减仓多;(沪港深通)内资减仓多、外资加仓多。
第一大重仓股。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二季度公募基金继续在大消费及医药上抱团,贵州茅台为偏股型基金机构的第一大重仓股。
持续调整之中。8月2号茅台公布了半年报,但是靓利数据依然不能阻止股票下滑及持续调整的态势。
内外机构有别。据沪深港通数据统计,近半年来,内地资金持续流出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大白马,QFII、外资则持续不断的加仓A股,仍在不停的加仓茅台、五粮液等蓝筹股。(但近三天外资在减仓)
四、茅台高管似暗示降速,与中报不设上限不符
茅台董事长李保芳书记7月23日内部讲话中提到,“增速不能年年这样,实际上50%的速度相当于百米冲刺,这个消耗还是很大的” 。这似乎在暗示茅台即将进入一个降速、匀速发展的阶段,要给市场提前降降温。
但是,庖丁解酒同时注意在贵州茅台2018半年报中,是这样描述下半年的经营策略: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 “ 能快则快,不设上限,不留后路 ”。
这又说明什么?说好的携手五粮液2019年同赴“千亿之约”的,难道要提前至2018年实现? 按庖丁解酒的测算,茅台集团2018年是完全可能实现千亿目标,甚至是容易的事。
过千亿,对于省地两级政府与企业自身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于是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内部经过几年超高速发展后,需要着降速、匀速、持续、稳定的理性发展诉求(降速),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期待可能是提前实现“千亿目标”(加速)。
五、预收款同比大幅下降,与线下一货难求不符
如果剔除预收款的调剂影响(31.12亿)、剔除茅台酒平均18%的涨幅,上半年茅台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幅是十分的不明显,这让投资人不淡定了,意味着延续了两年多的上升势头,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
上半年预收款99.40亿,较期初下降31.11%、较上年同期下降44.09%,数据环比、同比均大幅下降,完全超出市场预期,这让茅台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茅台厂方的解释是为减轻下游经销商资金压力,而调整了按合同额度、提前打款的惯例,改为按月打款、现金打款所导致的。
不过,庖丁解酒以为这一措施对当前茅台控价难的头痛问题,可能是不利的。
茅台酒经销商绝大多是不缺钱的。
基本上是各地大商、自有资金。即使缺钱,飞天茅台是硬通货、茅台经销权是硬信用,融资、银行贷钱,应该方便、成本不会高。
茅台酒经销商最担心的,非没钱,是没货。
按月打款,经销商会产生更强烈惜售心态。
让经销商按合同额度提前一季度或半年度打款,经销商心理是“款已经打了,货总会有的”,同时让经销商背负一定的资金压力、周转压力,客观上会有更多的出货冲动。
反之,全额现金、按月打款、按月提货,经销商可能担心没货、担心公司政策会变,有货时也要尽量多“捂一捂”。
六、茅台状告商评委及同行,与行业龙头形象不符
近日,贵州茅台因申请注册“国酒茅台”的商标未能通过,进而诉诸法律,将商评委(国家行政机关)、同行31家企业及个人告上法庭,引起高度关注。
不过,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庖丁解酒以为任何企业通过司法手段,公平、公开、公正的保护或争夺潜在的商业利益,都是非常正当的。
认定(驰名)商标,有申请、司法两种途径。通过司法、法院裁定形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在业界是有很多的成功案例的。
“ 国酒茅台”,通过向国家商标局申请途径,努力了17年无果,转而走司法途径,有什么错呢? 事实上, 国酒茅台的广告语,一直使用了多年,也不见有人来禁止。
焦点之争,在于商标中出现的“国酒”。 名字中带有“国”、“中国”的品牌,还有几家的,如:国窖1573、中国劲酒、国台。
国酒,一旦注册成功,将具有排它性、垄断性。这是在业内为所同行所不能接受的,浓香国酒(泸州老窖)、大国浓香(五粮液)、清香国酒(山西汾酒)、绵柔国酒(洋河)等的诉求怎么办,产生异议是必然的。
国酒,是否仅指茅台?茅台是否具有唯一代表性? 国酒的评定标准也难认定,是营收或产量最大的,还是价格最贵的? 是广告投放力度最大的,还是饮用群体最多的?是最早诞生的? 还是以香型来论?
在这条新闻里,如果原告不是茅台,如果被告不涉及商评委,这件事可能不会那么的受媒体到关注,不过是一桩正常的商标官司而已。
茅台选择司法诉讼来争夺国酒商标,与其一惯的社会形象与气质,严重不符。
(及时撤消诉讼,政治正确,为所有人都解了套。国酒与否,不会有结论,也远没那么重要。国酒商标之争,料不会再提及,实际该咋做还咋做)
拐点在隐现
庖丁解酒并非在此罗列和分析茅台的不是,而是透过茅台中报数据以及近期环绕在茅台身上的种种“迹象”,企图找出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在系列酒的看法上,庖丁解酒固执的认为茅台酱香的系列化、低端化,有稀释品牌之嫌。茅台酱香系列酒的依附式的成长逻辑是存在瑕疵的,高速成长性可能不具有持续性,动销、库存问题或不可避免)
(如许多茅粉、价投一样,庖丁解酒依然不改对贵州茅台的印象,高营收、高净利、高毛利率、高现金流、高增长,拥有独一无二的定价权、足够深与宽的品牌护城河、供不应求的产量稀缺性、历史不可复制性的红色基因,无人匹敌)
基于曾经的从业经验、类比2012年前后情形、外加行业绝对龙头的茅台身上的种种背离现象,庖丁解酒不由的产生了杞人忧天的焦虑,难道酒业拐点正在茅台的狂热中向我们走来?
价格或在触顶。
其一,飞天茅台价格已接近2012年的高点,若非茅台厂方的两年以来的高压限价管制,只怕早已超过历史的最高点2500元。
其二,价在量先。今年以来高端酒普五、国窖在控量、提价,但提价效果并没有前两年表现好。茅台的疯狂上涨,并没有继续带动普五、国窖的同步上涨,这或表明高端酒在量上的需求,可能正在趋于稳定状态。
炒作之风犹甚。
飞天茅台抢购潮、拍卖风一再重现。长沙某茅台专卖店门前的一枪,注定将作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载入中国酒业发展史册中。
谁在买茅台?因何种需求买茅台?在当下的这个时间点上,参与飞天茅台抢购潮的人群,不都是参与炒作吗? 买不到飞天年份,就炒系列酒的年份。
分析茅台酒消费,庖丁解酒认为不能再套用政务、商务、民用这个框架了。当下购买飞天茅台酒,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形:马上要请客的即时性需求(单次量少,真需求)、为喜事大事提前准备的储备性需求(单次量相对少,真需求)、纯个人兴趣的收藏性需求(单次量少,真需求)、为转手差价的炒作性需求(单次量或大,假需求)、为资产保值的金融性需求(单次量大,假需求)。后两者假的需求,是出于炒作性需求、保值性需求,追涨杀跌、屯货居奇,极不稳定,是茅台酒线下最要管制的对象。
飞天茅台酒与茅台股票,是较少的能在股价、酒价上,形成双升双杀、相互催化效果的特例。股价不断上涨,会强化线下酒价的刚性预期、引来更多的人来抢购。酒价的不断上涨,也在催化股价的飙升。(反之亦然)
外部扰动更凶。
2012年,导致酒业崩盘,有两大外部因素。塑化剂事件,只是导火索。中央的反三公反腐败消费,是催化剂,加速政务消费的崩溃,进而引发高端白酒量价齐跌、行业全面的深度的痛苦调整。
2015-2018年,酒业再崛起逻辑在于供给端的去库存完成以及二三级城市的消费升级。
2018年,内外交患。中美贸易战、金融去杠杆、国内经济下滑、房地产投资下滑、近期社融社零数据都在下滑。
出口受困、固投降速,而房地产透支了、锁定了居民大部分消费潜力,一旦房价回调将进一步打击消费积极性,国内消费也正在面临问题,而这些必将逐渐反应酒业消费上,外部因素又一次在需求端上影响白酒行业。
后序
拐点是否出现,可能只是一种焦虑。可能是我们想多了,而想的多原因, 是我们曾有过酒业20年经历,看到似曾相识的情形,不免会多一些忧虑。
未来,不用悲观,即使站在当下白酒板块大幅向下调整之际。短期看,2018年白酒上市公司中报大概率上都能继续保持高利润、高增长。长期看,符合消费升级、产业集中度提升这两大逻辑,拥有定价权的中高端白酒,未来更不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