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真正的90后,同时也是酒城泸州的一份子,从小目睹着关于白酒的一切。而要说起对白酒更进一步的了解,则始于身在酒企的这一段经历。从各位酿酒大师对行业的坚守、从世代传承的匠心、从纵横捭阖的历史逐渐“明心见性”。惊艳于白酒文化绚烂的同时,我也深感惋惜。
放眼当今白酒市场,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白酒产品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逐步形成,尤其是对低度白酒的需求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因此,产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的需求对白酒产品提升和产品文化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不仅源于在年轻人消费群体中白酒比不上花样繁多的洋酒那般受宠;更因为白酒低度化和文化创新是破解中国白酒走向世界这一大课题的关键着手点。
年轻人论白酒,自有年轻人的角度。在此,我将众多观点归纳为以下三点,浅谈90后对白酒的看法,以期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作为参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1、 白酒的“标签”
白酒在我们的印象中多见于叔父辈酒桌之上。许多人和白酒的接触始于大人们拿起筷头,蘸蘸杯中酒在舌尖上点的那么一下子。瞬间绽放出火辣辣的味觉伴着回甜就是第一次白酒体验,这也成了我们打破对白酒神秘感的重要经历。
而经年后,白酒却没有伴随着我们的长大在出现在平日的聚会里、餐桌上。除却重大而隆重的场合“婚宴、谢师宴”等,它好似被时光凝固了在了大人们的杯中述说情义,可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的不甚紧密。
这样的“仪式感”十足、这样的“场所效应”难免被我们从内心贴上了“父辈饮品”的标签,显得白酒有些“老气横秋”和“老干部”风范。
2、 白酒的“潜台词”
打开朋友圈,同龄人纷纷晒着“起泡酒”、“红酒”等各式洋酒,色彩斑斓的酒体和新颖的理念吸引着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鹜。我朋友就曾送过我一款洋酒号称“闺蜜酒”,这样的理念使作为90后的我有些难以抗拒。不得不承认,在理念塑造上洋酒更加契合年轻人的心理。
与此同时,当我们拿到一瓶白酒,所联想到的不是洋酒那般“狂欢、庆祝、娱乐”的潜台词,反而向个性鲜明的我们传达着“严肃、庄重、应酬”等使人感到敬畏、拘谨的潜台词及隐形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喜好自由的年轻人从心理上有些抵触。
上述不难看出,在90后眼里对于洋酒的概念是“我想喝就喝,爱怎么喝就怎么喝”,而白酒则成了“为喝酒而喝酒”。因此白酒显得没有洋酒来的那么“随心随性”。
3、 白酒的“面子里子”
关于面子
白酒行业间常言“做酒如做人”,而一个“人”在当今社会中,仅仅拥有“满腹经纶”的学识和“舍我其谁”的自信是不够的。在这个“看脸”的社会,你穿着“中山装”、别着“钢笔”只会让别人以为你在“cosplay”。
身边的90后告诉我,他们喜欢“精致好看的小包装”。您可别误以为一个小玻璃瓶外面围一圈花哨图案的纸就能打发了90后的“审美”,“精致好看”在于兼具着易识别的东方元素与时尚元素,画面要么极简,要么大胆用色,瓶体还得用料精致。拥有好看时尚不失传统元素的包装是白酒让年轻人“拿得出手”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里子
白酒属烈酒,而烈酒低度化趋势是打造中国白酒国际化产品,更好的与国际接轨的方式。特别是中国白酒在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上,如何更好的把中国白酒推向世界,开创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据了解,那接近半百的度数和不大柔和的口感是让年轻人和外国人“高山仰止”“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打造度数较低、口感柔和的“轻度白酒”是年轻人及国际友人群体的真实“诉求”。
结语
多元文化的碰撞为传统文化带来冲击与改变,白酒文化亦无可避免。纵然洋酒不及我国白酒文化的深厚庄重,更遑论那千百年来先辈世代传承下来的工艺智慧。但如今的白酒市场正面临一场消费新常态,如何在保留传统白酒文化“精华”的同时塑造出更加饱满、多样化且具有娱乐性的白酒文化、设计更具新意的白酒包装、打造度数较低口感柔和的“轻度白酒”是这个时代白酒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课题。
可见,在新形势下推动白酒行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当前从国际国内消费大势、产业演变规律、行业战略布局等多维度考量,大力发展低度优质白酒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必将成为粮酒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